浚县庙会小调在地方中小学音乐特色教育体系中的作用与价值

2020-12-08 08:29:23吕文静
魅力中国 2020年49期

吕文静

(河南省鹤壁市福田小学,河南 鹤壁 458000)

民族民间音乐是体现各国民族文化的重要领域,因此,也越来越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我国早在1992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试用)及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音乐教学大纲》(修订稿)以及尤其是在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大会第八轮课程改革中更加强调了重视教育的民族性和乡土性。而浚县庙会小调属于民间音乐与其他民俗所不同的是,其一般都是口头文学实施“口口相传”的教学方法经过历代相传演变由演奏者和教习者日已累计下来的民间音乐文化。但这些十分珍贵的小调由于艺人的识谱和文化有限一直没有被记载下来,保存和传承这些代表一方水土文化的音乐是当务之急。

一、弘扬民族文化增强自豪感

本论文中浚县庙会小调主要是指浚县庙会中的表演的小调以及关于描绘浚县庙会热闹场面的浚县小调。浚县庙会中表演的小调多以代代口口相传的传统形式出现,也有个别创作的新小调表现当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描绘浚县庙会场面的小调是民间人人皆知,户户传唱的小调,它朗朗上口、喜闻乐见。这样的人文气息会从中小学音乐课堂中慢慢体现并逐渐熏陶,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归属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也可以带动地方中小学音乐特色教育使整体民族素质的上升给民族以正能量。

二、构建地方音乐特色教育

浚县庙会小调是人民群众在长期、艰苦卓越的劳动中智慧的结晶,它能反映出不同时期下人民群众的生存状态,生活现状和思想观念的变化。浚县庙会小调常用四季、五更、十二个月等形式联缀为多段分节歌。浚县庙会小调朴实而又亲切,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找出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契合点,以便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从小调的地域性、时间、语言等方面引导学生了解一方文化,对于而构建地方音乐特色教育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浚县庙会小调伴随有浓厚的年的气息,它是在人们满足了物质生活的基础上呈现的一种对精神生活的向往。民间传说能够在庙会上表演的人都会有上天的祝福,这种美好的寄托的是每一位能够演唱小调者的心理优越感。浚县庙会小调所描绘出的民间气息中包含着不同的精神气魄、地理环境、人文积淀等,它与教育体系的其他方面例如历史学、社会学、语言学等有着密切的了联系,更是推进素质教育的生动教材,在其发展中体会其所表现出的各学科特征将成为地方中小学教育体系中的特色主题。

三、对于中小学音乐课程的补充与完善

1992年5月,《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音乐教学大纲》(试用) 简称《大纲》开始实施。《大纲》规定:“为弘扬民族优秀音乐文化,各地各学校可自选占教学内容总量 20%的乡土教材”。各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可根据教育部颁发的教学大纲中的标准和要求,编写适合本地区的音乐教材。丰富了音乐教材的编写和建设,各具风格的乡土音乐教材对于培养学生对本地区和本民族音乐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发挥着重要作用。

浚县庙会小调作为传统的地方小调得以保存、继承和发展,是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得以证明的,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浚县本土不可缺少的、极具代表性的乡音。因此,浚县庙会小调“地方课程”,不仅符合了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满足了新时期下社会对人才的复合型需求。作为传统的民间音乐形式,一方面,浚县小调的学习需要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普及和推广,中小学学生正处于接受正规音乐教育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对未来音乐文化的审美、价值观的养成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中小学学生处于身体发展的关键、迅猛时期,不同的阶段呈现出的身心状态千差万别,为中小学的音乐课堂作出详细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等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个性化特征。所以浚县庙会小调对于完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中的民间特色教育体系的构建具有推动、铺垫、补充、甚至主导的作用。

四、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民族音乐的审美体现在节奏、旋律、调式调性、风格等音乐基本特征的方方面面。浚县庙会小调节奏稳定、平实也体现了我们中原人民的“中和”思想。调式调性浚县庙会小调多采用五声音阶,通过这种相对固定的方式呈现出的民族音乐特点,便于学生对民族音乐进行分析、判断和鉴赏,最终实现提高学生民族音乐审美能力的目的。

针对鹤壁民间音乐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根据鹤壁民间音乐的多元特色,在艺术实践中加入演唱民歌、表演戏曲及舞蹈等内容。不仅让整个音乐活动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也让中小学生在持续开展的音乐活动中对河南民间音乐有更加深刻的认识,逐渐对河南民间音乐产生更广泛的兴趣。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民间音乐逐步深入到中小学的音乐教学实践中,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艺术审美体验,还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对民族音乐文化内涵的把握,更加热爱本土音乐,全面的促进学校音乐教学改革步伐,促进鹤壁民间音乐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发展,实现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提升。需要强调的是,在构建地方教育体系中构建民俗民间音乐并不是要每一个人未来的职业都从事民间音乐的研究,而是努力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创造力、完美人格、鉴别美的能力的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