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康
(鹤峰县教育技术装备站,湖北 恩施 445800)
新时期信息化时代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教学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初中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阶段,如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十分重要。倡导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是新课改下的教学目标任务,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通过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利用各种新式有效教学手段,全面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需要循序渐进的,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积极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促进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的道路上有更好的发展。
高效的学习环境,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同时丰富教学资源,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开展之前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创设条件,导入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进而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1]。教师将丰富的教学情境导入到课堂教学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优化了信息技术学习过程,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而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奠定基础。
例如,信息技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为了学生对于本节课程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课前导入精彩的信息作品,比如制作完成的幻灯片、自制的网站等等,通过各种有趣的情景导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动手操作的欲望,进而为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奠定基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课前导入方法,不仅可以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同时也引导学生保持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欲望,从而提高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水平。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积极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互动,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从而有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尽量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主动感知和探究,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课堂上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作为主导者,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和应用,利于学生发表疑惑和看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2]。
例如,在学习“信息技术及其应用”一课时,教师可以围绕教材内容提出一系列问题,然后要求学生根据问题展开自主学习,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要求每个小组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学习和讨论,帮助学生巩固所掌握的知识,通过学生互相交流,彼此解决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了解到信息技术的基本含义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课堂上采用这样的分组讨论方式,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信息技术教学中有很多的知识都需要进行实践操作运行,这些操作需要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并逐渐掌握其技巧,进而提升电脑操作的熟练度,通过各种实践操作,让学生充分理解信息技术知识的实际应用和相关的注意事项。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前提,学会转换角色,合理安排理论知识讲解时间,同时也要为学生能够进行操作创造更多的机会与条件,让学生主动操作和学习,指导学生自己按照操作步骤,进而培养其观察、动手和实践能力,助力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例如,在学到“WORD基本操作”时,教师除了要对WORD基本操作的理论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之外,还需要创造实践机会,让学生通过对理论知识的认知进行实际操作,从而加深对WORD基本操作的掌握,同时能够对其进行实际应用,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总而言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需要遵循新课改的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消除教学中出现的弊端,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学会营造符合学生特点的学习环境,注重学习内容的实用性,通过课堂开展互动讨论和组织合作学习,从而引导学生把握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强化学生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