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2020-12-08 08:29:23刘剑波
魅力中国 2020年49期

刘剑波

(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太和镇中心小学,江西 抚州 344505)

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应该通过多元的形式展开,老师应采用有效的策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老师通过布置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调整教学进度。所以作业的重要性不可忽视。老师要设计出新颖、有趣的新型数学作业,让学生乐于完成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对此,笔者有几点关于如何设计小学数学作业的看法。

一、设计生活性作业,提高实际运用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我们的作业体现着学科和生活的关系,作为老师要善于设计富有生活气息的作业,这样既可以通过熟悉的生活场景激发起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还可以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通过设计生活性的作业,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的课本中,有许多内容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比如在三年级上册“测量”一课中,主要是学习毫米、厘米、分米、米这四个单位。在课前可以布置学生观察、测量家中的事物,明确毫米、厘米、分米、米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并用它们进行测量并记录,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厘米与分米、分米与米之间的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最后,让每一位同学上交一份测量涉及以上四个单位的作业。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上交的测量的物品都有所不同,但都有涉及这四个单位。这样学生不仅在实际测量中对各单位长度形成深刻的认识,还能将实物与具体长度结合在一起。除此之外,学生在学习“正负数”时,老师可以布置学生完成寻找生活中的正负数的作业,比如家庭的收入与支出、夏天和冬天的气温、盆地和高山的高度等,学生在对生活的观察思考后,可以自己总结出正负数在生活中的运用,并了解正负数的含义。如此,通过生活性的作业,学生会有兴趣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且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强化合作性作业,发挥集体智慧

合作意识是现代人进入社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而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重要方式。新课标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加强合作、学会与他人合作。但培养合作意识不能只靠老师的课堂教学,更应该靠学生自身。因此。老师可以根据课程要求有意识地布置一些需要学生之间进行合作探究的合作性作业,发挥集体智慧。

作为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布置相应的作业。例如在学习“数据的收集与分析”一课中,这是锻炼学生的数据统计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所以老师可以布置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收集数据。比如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对自己所在小区的电器数量进行统计,有些同学只记录电冰箱的数据,有些同学只记录电视的数据,而有些同学则将这些数据进行整合。通过这样的合作性作业,加强集体合作,发挥集体智慧。学生在收集数据时,可以了解数据的结构是如何形成的,感受数学数据的价值,同时发挥集体的智慧对进行数据的分析,能够事半功倍,提高作业完成的效率。继而在接下来学习“统计图”时,同组学生可以将之前收集的数据进行画出条形统计表、扇形统计图,加强合作,让课内的合作学习在课外同样发挥作用。

三、布置趣味性作业,激发学习兴趣

趣味性作业是通过学生生活中比较感兴趣的事物、游戏、见闻来设计具有趣味性的作业,这样的趣味性作业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作业中主动思考,探究问题。在作业中提高对知识的理解,促进综合能力的发展。老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该注意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具有趣味性的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布置趣味性的作业。例如在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课中,老师可以提前做许多数字卡片,设计“拿卡片”的游戏,将班级随机分成若干组,之后分组进行比赛。每组组员按顺序排好队,一人站在前面随机抽取卡片,后面的人要回答出正确答案后才能站到队伍最末,以此类推。比赛一分钟之内哪个小组回答题数最多,则获胜。获胜的四组则升级游戏难度,卡片可以设置成两组,一组为除数,一组为被除数的形式,不同两人分别抽取除数、被除数,两位同学抢答,回答出正确答案的同学获胜,为该小组积一分。每人一次回答机会,回答错误直接下一个人继续回答,一分钟内哪组回答的正确率高,哪组便获胜。让同学们在“玩”中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学们之间进行游戏互动,在游戏中进一步加强学生对除法的掌握。

总之,在小学阶段的作业可以设计成多种不同的形式。作业给学生提供查缺补漏、综合运用知识的机会,所以作业的改革应该从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出发,为学生制定适合他们天性的作业,使作业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更加具有应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