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大彦
(平山县干部信息管理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0405)
进入新时期,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在不断发生变化,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只有不断保持核心竞争力才能够永续发展。以资源管理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对管理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才能够使企业实现对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进而有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对企业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力资源理论经过长期的研究与探讨,拥有了教育成熟的体系,但具体到人力资源的概念,在学界里有着不同的定义。
彼得·德鲁克认为企业的人力资源是一种特殊的资源,与其他的资源相比,企业的人力资源具有协调能力、融合能力以及想象力,这是企业内其他资源所不具备的特点,企业的人力资源决定了企业人事管理的发展方向,在其著作《管理的实践》中,彼得·德鲁克指出传统的人事管理正在不断发生变革,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正在到来。
海勒曼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实质是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人事管理只是称谓上的不同,但其实质并无区别。海德曼的理论得到了罗宾斯和德勒斯的支持,罗宾斯认为人事管理所研究的内容是如何通过人力资源的分配为企业的组织目标而服务。
以英国学者斯托瑞为代表的英国管理主义学派认为,人力资源显示了管理人合法性的不同方法,不能将人力资源作为工具和手段,这一理念与管理角度出发对人力资源进行定义,指出人力资源是一种方式而非一种手段。
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相关人员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建立于人本主义的管理哲学上,这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我国开始发展市场经济,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开始关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系列差距,经济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导致我国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缺乏科学而完整的管理理论,对相关的管理理论研究未能形成全面而系统的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进行研究,能够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指导思想,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对于企业来说,实践人力资源管理能够实现企业的资源调配,使企业的各类资源分配更加合理,从我国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实践应用来看,虽然大多数企业建立了人力资源管理岗位,但人力资源管理的岗位发挥职能不够全面,大多数人力资源岗位的作用是招聘员工、教育员工,以及解决员工的实际问题等,这些实践应用难以实现人力资源理论研究的深层次应用。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也是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所导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国外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并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情况,这就需要相关人员结合我国的国情以及社会主义经济的特点,将人力资源的相关理论“中国化”、“本土化”,这样才能使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研究成果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的实际需要。
相较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较为落后,也缺乏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专家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应用,加之企业所处的市场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导致人力资源的实践与研究越发困难,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问题。
一方面,在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探究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只有适合我国国情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才能进行实践应用,使之适应企业的发展,因此,需要针对我国的国情和实际情况打造适应我国环境的新理论。
另一方面,在研究相关理论时要结合不同的职能部门进行研究,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研究最终是指导人力资源的实践,企业的不同岗位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需求不同,因此需要进行针对性的研究与实践,在今后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中,应当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细化,使之更加适应企业的实际需求,这样才能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价值的最大化。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研究能够更好指导企业进行人力资源实践,当前我国人力资源管理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因此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才能够将研究的理论成果应用于实践中促进企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