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策略

2020-12-08 08:29:23韩显娜
魅力中国 2020年49期

韩显娜

(河北省蠡县蠡吾镇兑坎庄小学,河北 蠡县 071400)

一、从图形入手,培养数形结合思想

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想的时候,要以图形为切入点,因为他们在经过多年的学习,对文字和数字的认知较为熟悉,但是对于图形的接触比较少,思维方式上还未能将图形运用到解题中去。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改变传统教学以语言作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数学中的知识概念以图片的形式授予他们,让他们在探索图形的过程中吸收概念性知识,帮助他们养成从图形中提取信息的思维习惯。

例如:在进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相关知识讲解时,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由于前面的课程已经让学生简单认识过四边形,所以他们已经能够辨认出平行四边形,只是对梯形有些陌生。所以在课堂开始时,先给出几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让他们先自己观察,找出这些图形共同的特征,用语言将其描述出来,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他们经过讨论,很快能回答出两者的特征,只是语言还不够精练和规范,此时教师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讲解给他们,并指出教材定义和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其中的差别,培养他们的规范性思维。教学的主体过程是学生们对图形的讨论思考和归纳总结,在这个过程中能有效培养他们的数形结合思维,增强他们的数学学科素养。

二、以运算为舟,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想的根本目的是让他们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在解题中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很多面积求解公式都是由图形推导而来,教师在讲解这些知识的过程中要重点讲解推导过程,让他们在做题时遇到较为复杂的几何图形问题时,能像教师推导面积公式一样,自己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将问题逐步分解,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使问题迎刃而解。

例如:学生在学习完多边形面积相关知识之后,自己在课下做题时遇到了一个很复杂的多边形,没有直接求解的公式。此时即可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将复杂的多边形分割为简单的基本图形,之后再分别用面积公式求解。运用数形结合思维能够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降低问题难度,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解题效率,提高他们对数学课程学习的信心。

三、运用信息技术体现数形结合思想

“数”和“形”两个领域的内容是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形具有较强的直观性,也最能够直观、具体地将数学中的理论知识展示出来。多媒体技术可以运用新型的方式将所学的图形进行拆分、组合,更加直观地表现几何思想,让图形的转化更加科学合理。多媒体技术可以将立体几何图形变为平面图形,方便空间立体感较差的学生理解,同时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转移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学习“矩形、菱形、正方形”时,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矩形、菱形、正方形都具有这样的特征,掌握简单的识别方法,教师可以巧妙运用多媒体对矩形、菱形、正方形进行侧面展开,然后让学生相互对比、旋转等。这一教学过程可以归纳为数形结合思想的启示,需要进行图形展示,运用多媒体技术转化立体图形。教师通过有效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众所周知,肆意旋转、侧面展示等过程是传统教学中无法展示的,只能依靠学生自己的想象力。有时,学生的想象也会出现误差,与实际结果不符。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方便学生更好地了解所学知识,加深学生的记忆。同时,多媒体技术也是数形结合思想最好的阐释,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四、生活中的数形结合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结合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想要在课堂中为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将数形结合思想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有效结合。例如,计时器,学生在进行跑步训练时就会用计时器测量时间。计时器就是一个载体,上面标注的数字,就是一种简单的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材中出现的几何知识比较多,考试中也会经常出现几何题,大多数都是证明垂直、平行或者是证明全等的题型,这也是学生需要学习的基本知识。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想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非常多的步骤和反复的证明才可以将结果解答出来。这样就会显得特别的复杂以及繁琐。这时,教师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传授给学生,将“数”与几何的“形”进行完美结合,学生就可以很好地解答出几何的题型,也会让步骤和过程变得简化,还可以省去很多繁琐的证明过程,使题变得非常直观明了。这有利于学生解决几何题,从而直接推算出最终的解题结果。几何关系不仅仅包括交叉关系,还包括垂直关系以及平行关系。这些都可以为学生的解题带来一定的便利,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需要教师持之以恒的努力,从日常教学的一点一滴,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日后更深层次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