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长聪 马江伟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湖北 武汉 430223)
风险控制是当前银行和企业发展中的重点关注内容,因其直接关系到银行和企业的未来发展,需要立足于贸易业务中常见的风险类型,分析该风险的成因,根据实际的发展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规避风险计划,从而确保企业的长远发展。
金融贸易中存在的信用风险常见是的进口方恶意拖欠货款在贸易发展中需要强大资金链的支撑,以此来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转,但是当资金链出现问题,资金无法进行周转的情况下,进口企业需要缓解资金短缺的压力,只能将压力进行适当的转移,通常会转移到供应方,造成拖欠货款的情况款发生。另外,还有涉及到信贷的企业,在资金紧张,无法进行正常周转时,也会出现拖欠银行贷款的现象,这些都是存在的信用风险,需要做好对合作对象的调查,进而规避该风险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金融贸易是在贸易的基础上的发生的,“金融”和“贸易”的相互关联,成就了金融贸易的发展,在国际进出口贸易中,涉及范围广泛,不同类型的产品有着不一样的贸易方式,同时不同企业也会制定不一样的发展计划,这些都取决于商品的类型和企业的发展情况。在操作过程中,主要涉及两方面的风险,分别是融资操作中的贸易背景和贸易融资的自偿性底线,确保还款来源的真实性,在实际的贸易中,还款来源失控的情况时有发生,从而加大了操作风险。
在金融行业发展中,合规风险主要来源于银行方面,发生的行为是银行没有遵循法律、法规、监管、自然性组织等制定的相关准确,未能履行与银行业务活动相符的行为准则,遭受了法律制裁、处罚或重大的财产损失,会对银行的声誉造成严重的影响,出现合规风险后,其性质越严重,造成的各方面损失也越大,要对违规行为进行早期预警,降低风险发生的几率。
这一策略主要针对金融贸易中可能存在的信用风险,要想有效规避这一风险,要从两个层面出发,供应方在选择合作的出口方时,要充分了解该企业的信誉度、尽可能的调查其资金周转情况,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做出系统的风险评估,出具可行性报告,加强对企业内部的风险识别管理,制定完善的合作流程,避免在贸易往来过程中因资金链的断裂拖欠货款,制约供应方的发展。另一层面,银行方面要加强对授信客户的风险评估,对企业的资产情况、信誉度进行系统的调查,在确保符合相关标准的情况下给予审批合格资格,同时银行还应不断加强对风险规避类人才的引进和吸收,提高整体的风险识别水平。
针对风险操作方面的风险,要进一步细化金融贸易业务操作的管控制度,在大数据的发展背景下,构建专业化的操作管理平台,发挥大数据优势,识别金融贸易中可能存在的操作风险,这就需要相关的企业组建专业的风险评估团队,立足于企业的发展,根据产品类型,选择合理的贸易方式,制定科学的操作计划,完善内部业务操作的管控制度,对日常的业务往来进行统一的动态监控,这样能够及时发现在业务中存在的漏洞或操作风险,方便针对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漏洞的弥补,有效的规避金融贸易业务中的操作风险,降低风险的发生几率。
出现合规风险的情况大部分涉及了跨境资金的流动,现阶段的金融贸易中,随着我国进出口贸易量的增加,加大了合规风险发生的几率,需要相关部门进行高度的警惕,建立健全银行南北部的控制制度。根据监管机构对合规管理的要求,在这个基础上,完善内部的控制制度,制定系统的业务审批流程,有效的规避合规风险。在这个基础上要对相关的工作人员展开定期的培训,主要的内容就是对近期的事项进行统一的复盘,同时针对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业务水平、风险防范意识等进行有计划的提升,按照实际要求展开重要业务的现场检查,这个流程需要基于相关工作人员自查的基础上,以此来确保整体的业务水准,从而提高风险规避的实效性,降低合规风险的发生几率。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中,容易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要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风险规避计划,深入分析金融贸易中潜在的风险,提高对风险防范的要求标准,从而不断优化和完善银行和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尽可能的避免国际金融动荡带来的发展压力,提高对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适应能力,强化风险控制能力,以此来确保自身的利益,实现促进金融贸易大发展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