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桂清
(广东工业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广东 广州 510062)
约瑟夫·祖布克维克,当代水彩画印象派的大师级领军人物之一。1974年毕业于墨尔本迪肯大学工业设计专业。1975年作品第一次获奖。1978年转为职业画家,迅速发展成澳大利亚一线知名水彩画家,并逐渐在全世界闻名遐迩。他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他最拿手的一绝就是写生。他善于掌控全局,画面细节的勾勒整体而生动,趣味无穷。
从常用母题去了解一个现代画家是一个很好的开始,画家的兴趣和擅长全写在这里。约瑟夫·祖布克维克的水彩作品以风景居多,其中城市街道与建筑物的水彩作品占了大部分。在刻画这些建筑物时,约瑟夫是很简练的概括色彩和造型,一般都是主要刻画聚集在房顶以及处于中景的窗户,这样做的话,可以更好的把高大的建筑物纵深感表现出来,加上约瑟夫选用的构图方式,使得画面表现出巨大的空间感。
一整张画,从整体来看,传递的是一个胸襟广阔的艺术家,挥洒自如的运用手中的画笔的感觉,画面张力感强。用笔用色都极为概括,不去过多的表现人们所熟悉的屋顶,同时流露出了古建筑的历史感和朦胧感,引发观者无限的遐想。
约瑟夫·祖布克维克还有一部分是作品的描绘乡村情景与旷野风光。他这一类的作品多采用横构图的方式来表达,远中近景的三段式构图,画面常常给人一种静谧、轻松、慢节奏的感觉。画面的安排都是呈“一字排开”。远景与天空用湿画法衔接柔和,中景用干画法处理画眼,在画眼的位置的事物,细心品味所刻画的东西,才会发觉,简单几笔,便已形象描绘出物体。
约瑟夫·祖布克维克水彩艺术在绘画风格上继承了英国传统水彩画,有对色通透、洒脱、干净、明快等特征的同时,又有着他对光、色独到的见解。
从画风来说,大形态相对比较严谨,而细节较稀松,注重光线,气氛和情绪的传达多过色彩,形体和准确,约瑟夫·祖布克维克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色彩的影调轻重上,而极爱用灰调子带上各种不同颜色的取向来半素描性质的画水彩。所以说,其实约瑟夫所谓的准确,并不是颜色准确,而是影调的准确。
从画面来说,约瑟夫·祖布克维克画面十分统一,喜欢用一个主色定整个画面大色调,并且这个主色往往安排在画面视觉中心位置,也就是在一张画纸的黄金分割位置。这种用一个主色集中布局的方式可让画面的视觉重点吸引更多的观注,占相对较少的面积,从而使灰色更有空间发挥;围绕视觉中心进行丰富画面,跳跃的彩色块和中心的位置不会让即使非常丰富的灰色喧宾夺主。
从色调来说,灰色是约瑟夫·祖布克维克画面的性格。也是构成他的画面中一个不可或缺要素,主色规定了整体调子,接下来他就用色相丰富且系列的灰色开始描绘其他。一切都为主体(主调)服务。他依情感的起伏,挥洒着远近不同色相的灰调,整个画面犹如一连串的跳动音符。
从光影来说,约瑟夫·祖布克维克十分注重光影效果,常表现阳光的热情,在描绘高耸的城市建筑物时,常常运用逆光的方式来呈现,画面冷暖分布恰当。建筑物受光部分与投影覆盖的物体融合自然,为了强烈的表现出光的效果,在投影笼罩下的事物都会可以做的若隐若现的效果,产生一种朦胧美。
水作为一种媒介,是水彩艺术的命脉,同时也是水彩的灵魂。水彩就是由“水”和“彩”相结合而成,二者是有机的整体不可分开。缺少水这一媒介,水彩便无法与油画和粉画的表现能力相比较,水彩画与中国的水墨画相比,同时借水之媒,前者重以彩来造型,后者则以墨来塑形,但是其气韵则不及水墨画。水彩画重视水与色的交融,水色交融、色随水化的艺术特点,是水彩画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
水充当一种媒介,亦可以将调节色彩浓淡、虚实、饱和度、亮暗,来体现水彩风韵;水色融合的均匀程度,产生的画面效果又是另一番水彩的韵味。在画面未干透之际,加上其他的颜色,可以过渡得非常自然和谐。
约瑟夫·祖布克维克在他作画的时候收放自如,大笔水多铺色,小笔少水勾勒。因为评价一张水彩画的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也得看水彩画家本人的控水能力,水彩没有固定的画面效果,有意为之和无意为之都会有不同的艺术效果,水的运用是一门艺术,水彩中存在的偶然性和不可控性因素,让水彩这一画种更加具有艺术魅力。他在创作的时候,画面丰富统一,对比又和谐,充分的利用用水包容性和水挥发的时间,色彩相互碰撞也不会太大冲突。
本文对于约瑟夫在作品上对于色彩的运用、对水性的掌控、意境的营造、光源的表达、技法的运用、抒发情感方式进行的探究,探究到水彩画家约瑟夫在水彩中的一些独到之处和深入的了解约瑟夫水彩的水色交融艺术语言。他的作品将绘画题材、用笔以及感悟一起呈现出来,让水彩作品更有感染力和生命力。他在世界各地经常示范和讲学,推广和普及水彩画。他也不断将自己对于水彩的感悟以及一些技法毫无保留的传授给水彩爱好者;也正是因为他在他所著一书中提出了“水彩钟”一词,让水彩艺术理论研究者为研究水彩作品做了铺垫,也让更多的水彩画家更加注重水这一媒介的艺术语言。这个领域至今仍然存在一大片知识空缺的地方,需要我们不断的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