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融入立德树人理念的实践策略

2020-12-08 08:29:23熊清华
魅力中国 2020年49期

熊清华

(重庆市涪陵区涪陵高级中学校,重庆 408000)

一、现阶段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重要性

在新时期背景下,课程的有效开展,全面贯彻思想观念,利用循序渐进的培养方式,落实思政理论课程,有利于让学生逐渐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使其明确社会主义建设过程的发展意义。

二、高中政治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问题

(一)校方的重视度不足

在这一发展性理念的探究及教育过程中,校方没有明确的认知到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尤其是在多元化市场观念的冲击下,多采用应试教育的形式开展思想课程,致使这一理念无法落实到实处。该环境的课程开展中,学生大多以学习课本知识为主,并没有深入学习到思政理论的发展意义。

(二)学生重视度欠缺

受高考的影响,学生在学习高中政治理论的过程中,存在仅重点记忆考试内容及考试开大纲,致使学生的学习目的过强。在此过程中,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的理论知识分布较为广泛,而大多数学生会认真对待必修课程,但对于选修课程的重视度不够,认为理论课程仅需要通过考前复习、考前记忆就可取得良好的课程成绩,没有将这些理论全面应用至生活中,也无法让学生形成完善的世界观。

(三)教学方法单一

现阶段思政理论课程大多采用宣讲式教学,部分教师会融入多媒体课程形式,但这一课程形式多局限于表面。这一问题的造成原因是政治课程较少,且教师的教学任务过重,没有将时政内容、社会焦点内容融入课程当中,致使课程教学缺乏灵活的特性,进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教师没有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可能会导致核心教学效率不高,并且所传授的部分理念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的交集较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展性观念。

三、新时期高中政治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创新方法

(一)创新教学形式,融合时代内容

新时期的政治课程教育中,教师需要始终贯彻“立德树人”的基本理念,将传统政治课程理论与时事热点相结合,引导学生利用时事热点分析不同理论知识点的应用方法及应用方向,有利于提高课程的实践作用。通过让学生利用实际案例分析所涉及的知识体系内容,有利于让学生全面带入自己的思想意识,逐渐养成乐于学习的行为习惯。因此,教师可采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方式,即设立一个情境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一问题收集资料,学习所涉及的知识点,在主动的探索分析中得到问题的答案。

例如在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这两个基本理念展开问题谈论。此时,教师可提出“哪些价值观是正确的?哪些价值观是不正确的?”通过设定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对这些问题的发生背景、发生原因进行讨论,分析出马克思理论对个人信仰的改变及发展的作用。另外,教师可设立“问题链教学”的教学模式,设立连环性教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互动探究。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尽量选取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结合自身的情况进行思维辨析,同时利用互联网查询类似问题,并予以总结归纳。总之,利用该方法创新教学环境,能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程理论的认知度,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及分析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需注意所设置的问题需要采用由浅入深的形式进行排列,让学生根据排列顺序明白哪些问题是容易解决的,哪些问题的解决方法较为复杂,需要采用不同的观念进行分析,进而得到问题探究思路。另外,通过将教学主体转换至学生个人,让学生自主探究不同这些思想的内涵,并及时发表自己的观念。既培养了学生的政治观念,还营造出了活跃的课堂气氛。

(二)融入时政内容及历史背景,提高学生的重视度

教师应结合新颖的时政内容进行汇总、分析、总结,改变传统理论说教的教学模式,让课程更具有深度。在此过程中,教师需利用多媒体设备讲述中国的发展历史及历史文化,在必要的改革、探索的过程中明确红色文化与新时期学生成长之间的关系。通过打造一个专业度较高的理论课程,让学生逐渐形成完善的个人思想观念,有利于让学生牢记时代使命。因此,教师需要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开展政治课程,引入时效性较高的问题。

(三)提高理论课程的重视度,凸显教学主体

校方应认知政治课程开展的重要性,要求教师在必要的主导教学中改革教学思路及教学方向。因此,教师需明白理论课程开展就是让学生明白基础理论的内涵,同时通过举一反三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有利于凸显出思政教育的社会价值。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需在高中政治教学的过程中凸显出“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基本内涵及精神要求。通过引导学生及时表达出不同思想的错误之处及其社会背景,展开系统、科学的探讨,有利于让学生直面西方主义的缺陷,摆正自己态度,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价值观有着积极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