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君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罗阳第五小学,广东 惠州 516100)
引言: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语言习惯和思维习惯的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手段,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它涉及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需要社会、学校、家庭齐抓共管,发挥合力的最大功效。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我们始终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方法的指导,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做学习的主人。我们始终认为只要发生学习的地方就是课堂,只要有利于学习的方式就是最好的方式。我们的每节课的学习都要求学生做到课前带着老师设计的学案进行自主学习,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不会问题梳理小结,然后带到课堂上展示、交流,请同学们评价、质疑,请老师给予点评、指导。对于老师,我们要求切实规范课堂教学行为,确保课堂教学效率,做到每节课坚持不懈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每堂课前督促卫生委员检查整改教室内外卫生、内务,学习委员提醒大家准备好课本、练习本、长江作业本、课前完成的学案、自制学具、双色笔、画图用铅笔及画图工具等,做好课堂学习的全面准备。课堂上,围绕目标达成进行的新知导入要利用多媒体、自媒体、自制教具等辅助教学,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为契合点,提出的问题具有导向性、启发性,并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于作业,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做到书写认真、规范,统一格式要求,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任务,解答有错误立即用红笔规范作答,久而久之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现在的家庭,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在父母心目中是小太阳;特别是在爷爷、奶奶眼里更是小皇帝,自觉不自觉地处在家庭的中心地位,受到娇惯。可到了学校,他们成为集体中的一员,班主任把他们看成集体中平等的对象,让他们适应集体生活,遵守集体纪律,学会在集体中平等友好相处。这个时候,班主任强化集体观念、集体意识、集体荣誉,使学生既学会在集体中怎样对待别人,也懂得如何对待自己。同时,这时的舆论评价对小学生也起到了激励和约束的作用。
在进行养成教育过程中,要做到严细结合,通过“严”的要求达到“细”的目标。根据需要,结合实际,有的放矢,明确具体目标,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严要求,始终抓检查落实,久而久之,养成教育就会取得效果。“严”字当头,强化养成教育要求,狠抓学生行为习惯的训练,不见实效绝不放松。例如,在学校里,有些教师的养成教育活动虽然搞得很花哨,但缺乏严格要求,缺少衡量的标准,落实到学生身上形成的良好习惯并不多,“说得多、练得少”“活动多、要求少”,使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浮在表面,很难形成影响孩子一生的良好习惯。因此,在教育中做好说服教育、榜样教育的同时,必须加强行为习惯的严格训练。“细”致入微,“细”化养成教育过程。养成教育是一个事无巨细的庞大工程,教育过程中要将目标和要求细化,要从每个细小动作入手。如,坐、立、行走、握笔姿势等给予详细指导。
我们将各班优秀学生吸纳为学校大队干部,科学分组、设置岗位,分担承担起早间卫生检查、间操室内外纪律卫生检查、午间就餐检查等具体的岗位职责中,同时吸纳学生志愿者参与学校的课间纪律管理。而且每一项都设有考评标准,如课间我们重点查学生的桌面文具是否摆放整齐、地面卫生是否保持干净,午间就餐时是否说话,餐后桌椅上、下方是否有饭粒掉落等日常习惯的养成,同时对各班违纪现象下发检查扣分反馈单,使违纪现象落实到具体的人、具体的事上,便于班级管理整改。并采用日公示、周评比的方式,在每周一间操时间公布流动红旗班级、文明就餐班级和文明就餐小组,同时将每周评比的成绩累积纳入班主任的业绩考评中,进行优秀班主任、优秀班集体的评选。
由于社会的竞争日趋激烈和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孩子从踏入校园那一刻起,就背负了巨大的压力。如果这些压力不能得到缓解和疏导,孩子的心理就会长期处在一种不健康的状态中,这也是老师和家长最容易忽略的,从而导致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如离家出走、自杀等。当这些悲剧发生之后,作为老师和家长会后悔不迭。面对每年发生的类似悲剧事件,必须引起老师和家长的高度重视,两者要密切联系,注意观察学生情绪上的变化与波动,注重与孩子的交流与沟通,及时发现问题,给他们讲授一些心理排遣的方法,引导学生排除心理压力,及早避免一些极端状况的发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是当前教育中较为薄弱的一面,学校的专职心理师太少、心理辅导讲座也较少、学校缺少专门的心理治疗室等,这些因素都严重制约了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要培养其抗挫折的能力,知道人生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的,要经历磨难与失败,才能真正走向成功与成熟;其次要培养学生的乐观豁达的心理,从容面对压力与挑战,做到胜不骄败不馁,不断磨砺自己,使自己真正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
结论: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不仅是班主任、学校的教育任务,也应该是家长关注的要点之一。所以我们不要孤军奋战,要联合家长、社会的力量“团结抗战”;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也不是朝发夕至的事情,我们不要想着“速战速决”,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学生的坚持来源于我们的坚持,而共同的坚持就能带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