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钫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廉州镇第二小学,广西 北海 53610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果然不假,兴趣能引导学生学习,让他们产生学习的乐趣,也是能激发学生产生往下学习发展念想的重要因素。但从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数学相比其他学科很难让孩子真正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这一方面,其实我们老师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大部分数学教师认为,数学是一门严谨、严格,逻辑性强的学科,所以教师的教学是着重于这方面,所以忽视了数学不仅只有严谨的一面,还有趣味的一面。所以随着新时代教学任务的要求,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在小学阶段时期培养出对数学的兴趣再适合不过了。
创新课堂学习的氛围,把枯燥乏味的课堂学习营造成一个积极向上、可供学习自由交流发展的舞台。学生可以在讲台展示自己这道题的做法,做一个小老师;或定时开展学习讨论班会,教师与学生坐下一起交流学习的困难与疑惑,其乐融融;或与教师展开辩论,辩论题目是否有更好的解法,全班都可以参与其中。教师可以严肃但不能死板;可以要求严格,但不可以与学生有距离感,让学生害怕反而不敢接近。一个有趣的课堂能让学生的学习效率翻倍。教师可以用生动形象的趣味语言来引导、吸引学生,尽量把知识与实践,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充分发挥孩子的能动性,在安全的条件下带领学生去探索数学。
教学可以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用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与想象能力。数学课本上有许许多多的例题,当它们打印成文字印在课本上时是枯燥乏味地让学生做到烦心的练习题,但一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就是能充分让孩子燃起兴趣的“课外作业”。相关教师需要对教学中数学生活化的特点进行有效结合,对课堂课前活动进行更加精巧的设计,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并对数学知识的由来进行充分的了解。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在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来源了解的同时,也可以引导出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充分的利用的能力,对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行有效地激发。
大部分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对于孩子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并不是很重视,往往只是照本宣科,按照课本的题目与概念对理论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而对于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可以联系起来这一方面不是很重视。由于小学生年龄比较小,身心发育还不够成熟,思维方式比较简单,思考问题的方向也不够全面,所以对于一些较为抽象和问法含糊不清的概念与题目没有思考的方向,所以我建议:
首先要转变在传统小学课堂教学的传统教学思维,但这其实并不容易。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形成了老师单项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这其中关键的作为认知主题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都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甚至被压制。这很明显与现当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是不相符合的,这种模式肩负不了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重任。因此,改变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发挥学生天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应用实践的思维,势在必行。但这种传统教学的模式在中国课堂根深蒂固,在几千年前的古代学堂、夫子、学生也可以看到传统教育的影子。所以教师要重视这个问题,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质量与水平,逐渐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以培养更好的学生。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就需要结合社会环境和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对于小学生来说,不仅需要对知识进行理解记忆,还需要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在实际的生活将知识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将自己单一的教学模式不断的多元化,使用逻辑性比较强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开展教学,将主体作为学生的发展,将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不断提高,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的过程当中对数学知识应用,合理地将生活当中的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都说“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相比于教师,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与考试分数更为在意。这些压力也不断堆积在学生的肩膀上,推着他们不断学习。
家校结合的模式,使教师可以通过家校共育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完整的三观。小学阶段的孩子年龄不够,见识与理解社会的方面不够充足,在此阶段的成长离不开学校与家庭的关心照顾与谆谆教导。沟通是必不可少的但至关重要的方法,教师要多多与家长进行对孩子学习成绩、人际交往、心理问题上的沟通。教师也要以学生的家庭教育为基础引导学生家长端正态度,不要一味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最重要的是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开心地成长。家长起到的是监督作用,因为小学阶段的孩子没有耐心,还未定性,所以家长要鼓励孩子进行自主学习,而不是逼迫孩子学习。
课堂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爱上数学,数学并不难学,难的是学生是否对数学产生热爱的心理。回到家孩子作业的完成情况,复习预习的进度是家长与教师交流的重点。家校结合的教学模式虽然对学生来说是个不小的压力,但压力也可以转化为动力,家长和教师要把握好一个度,在督促孩子学习的同时适当松松手,给孩子休息的时间和放松的空间。家校结合的模式宛若一个坚强的支持孩子学习的后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就是一个好的开始。
新时代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严格,这是有能力之人的机遇,但却是对无能之人的淘汰。小学阶段是一切初始萌芽的阶段,数学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探寻能力,但更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知识快速转化为运用的能力,这对我们教师而言也是一个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