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笑梅
(广西崇左市宁明县亭亮镇亭亮中心小学,广西 崇左 532502)
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质量对教学顺利开展产生直接影响。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师对教学质量的关注度进一步提升,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更多。因此,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应当思考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认识课堂教学中的影响因素,明确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小学阶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主要教学目标。小学语文是基础性学科,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修养,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形成听说读写能力,促进学生对语文学科中各类人文精神的理解。随着学生知识积累增多,学生核心素养应当更加抽象化及精神化。小学语文教学达到高段时,学生也将进入青春期,开始具备独立的思维及意识,对事物有独到的见解,因此,此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更加个性化。教师应通过语文教学,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了解人与事物的微妙关系,形成正确的处事风格及思想态度,通过文字完成自我表达及信息读取,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更加良好的理解能力,通过文字及语言更加良好地表达。
在核心素养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和能动性等,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问题仍然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虽然在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教学方法不断创新,但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并未意识到教学方法多样化、创新性的重要性,在教学中照本宣科、过分依赖参考教材等情况屡见不鲜,缺乏和学生的互动,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降低了课堂效率。
素质教育改革在我国已推行了一段时间,但在我国数十年应试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下,仍有部分教师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为主,忽视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思维、能力以及文学素养等,将学生的成绩作为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在教学中仍采用题海战术的教学方法,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育观念的局限性会直接影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随着我国当前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在对课堂教学进行规划时,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和信息技术教学水平,立足于教材中的内容,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和直观,并且在班级中为学生打造轻松愉悦的教学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班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向学生讲述《我们奇妙的世界》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为学生展示图片或者是视频,使学生可以充分地了解这篇课文中所描绘的奇妙世界,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中为学生融入有关天空变化、日起日落等内容,这样一来,学生在观看多媒体视频和图片的过程中,会感叹和认识到大自然的奇妙。在后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内容,扮演“太阳”“云朵”等和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特征,教师在让学生准备时,可以让学生到讲台中进行资料的查询以及搜索,使每个学生可以提起对知识内容学习的兴趣以及积极性,学生的探究能力也会得到有效的提高,学生在介绍自己表演的“云朵”时,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视频中为学生播放一段比较神秘的大自然的音乐,使学生的学习情感能够迅速地进入到课堂学习氛围中,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有浓厚的兴趣和充足的动力来介绍自己所代表的自然物。相比于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来说,这种多媒体的教学模式,既可以将一些抽象性的内容变得生动直观,还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发展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时,不要太过依赖信息技术,要认识到信息技术只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还是要以教师对学生学习思路的指导为主,所以教师要加强对这一问题的重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应当结合课外学习。教师应引导学生学好课堂知识,完成课外知识拓展。教师在选择课外材料时,应当选择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材料,避免学生无法理解其中的内容。教师在选择文本时也可征集学生的建议,避免盲目选择。学生应当做到学以致用,将自身学习的知识完成迁移,这也是深度学习的体现。学生深度学习文章内容,掌握文章精髓,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学生在自主学习后,将知识应用在课外学习上,有利于进一步提升语文学习质量。教师应最大程度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让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同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比如,在学习《花的学校》这篇文章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迁移,让学生主动掌握作者背景知识,并学习泰戈尔的其他名句。学生在初步学习《花的学校》这篇课文后,会掌握朗读、默读、品读等手法,阅读泰戈尔其他诗词过程中,可以将掌握的能力加以应用,从而做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为学生选择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诗歌,学生在品读这些诗歌后,领悟背后的情感内涵,并学习这些诗歌的写作手法。通过这种学习模式,学生的语文学习视野进一步拓展,将掌握的知识应用到课外,有利于培养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