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对策

2020-12-08 08:29:23邱学文
魅力中国 2020年49期

邱学文

(江西省抚州市第十中学,江西 抚州 344000)

一、高中数学思维能力发展障碍的原因

(一)高中数学的特点

高中数学难度较大,内容较多,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高中数学更抽象,“集合”“函数”“立体几何”都是较为抽象的内容,无法直接感受具体形象,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数学的直观性、通俗性,需要学生改变原来定向、机械的思维方式,向理性层次深入。二是高中数学知识整体内容增多,相对应吸收、消化的时间变少,对学生学习效率、理解能力有了更高要求。新知识间往往有关联,需要逐步深入学习,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新知识没有全面理解,更新的知识又纷至沓来,学生课上一知半解,课下做题不会运用新内容,无法打开思路。三是高中数学相比别的学科内容较独立,几何、代数、三角函数间没有明确的关联,但解析几何和立体几何间又有紧密联系,学生学习各个知识点内部小系统和各系统间的关系也存在难度,需要有综合思考能力。

(二)思维能力发展障碍的原因

学习本质是不断加深认识的过程,当遇见新知识,个体习惯通过已掌握的认知信息对新知识加工整合,用更加便于理解的方法记忆储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亦是如此,一个新知识的获取需要通过在已有知识系统中搜索最容易吸收的路径,也就是寻找新、旧知识间的桥梁,使新、旧知识产生关联,推动原有知识系统更新、重组。基于高中数学的特点教师在构建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时,容易陷入“题海战术”“以量取胜”的“怪圈”,简单地将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理解为教授解题方法,忽视了数学教育开发大脑、促进学生思维理性的功能。虽然思维能力不属于新兴词汇,但较少数学教师关注其发展动向,将其融入教学的更少之又少,大多教师对构建思维能力具体要求、培养目标没有深入了解,处于只懂皮毛的层面。

二、高中数学思维能力的构建与培养策略

(一)提升重视程度

校方要增强对构建和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视程度和意识,将其纳入教师教学任务,拓宽教师评价机制,不单单将考试成绩作为评判标准,要关注学生综合能力。学校要解决教师实际问题,加大针对思维能力的培训力度,保障培训效果,提升数学教师整体质量。一是邀请专业的思维能力研究专家,进行培训交流讲座,让教师深度了解思维能力内涵;二是利用网络拓宽教师视野,建立相关网络平台,定期向教师推送思维能力动态知识;三是组织交流活动,对思维课堂开展较好的学校进行实地考察、交流学习,将其先进的做法化为己用。

(二)营造和谐师生关系

情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的基石,大脑思维往往根据情感反馈进行,丰富、正向的情感对思维起激励作用。学生喜欢一门科目离不开一位具有人格魅力的任课教师,教师的教学态度和专业能力也时时刻刻影响着学生,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起决定性作用。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其得体的行为举止、丰富的文化内涵、幽默的语言表述都会吸引学生,使学生主动、积极的进入学习状态。数学教师在任课时要基于课本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从学生日常熟悉、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学生将课堂知识学以致用的同时拉近师生距离,使他们拥有实践探索的机会,将构建思维能力的意识从“课上”带到“课下”。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催化剂,是诱发主动学习数学知识的动力源泉。但兴趣并非完全天生,后天的环境也至关重要,教师在其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可经常鼓励、表扬学生,提升学生自信心,例如,可以在作业或试卷上写些鼓励的句子,“卷面干净整洁,字体令人心情愉悦”“这道题的答题方法很新颖,全班只有你用了这种方法”。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主动引导学生拓宽思维空间,一道题目辅导学生寻求多种解法,防止思维定式;也可提出问题,让学生形成学习小组交流讨论,思想碰撞,共同进步;将数学史与教学结合,用数学故事引出数学知识也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了解源远流长的数学史和智慧勤勉的数学家有助于学生感受数学真正魅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共鸣,丰富课堂层次。

(四)打破章节制约,优化学生知识体系

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新内容后不会对整体知识结构梳理,而有梳理意识的同学往往按照课本章节顺序进行,打破课本章节按照个人认知和知识间关联性整理的学生少之又少。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综合运用不同章节的知识点设计题目对学生进行训练,从而优化学生数学知识体系,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形成由浅入深的思考习惯,不拘泥于章节设置,脱离依据课本先后顺序而构建的认知结构,按照数学知识的关联性形成知识链条,有效帮助学生在实际做题时迅速厘清解题思路,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敏性、活跃性。

三、结语

培养和构建数学思维能力是高中数学教学的基础,思维能力是学习其他能力的核心,其有利于学生优化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