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梅娇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第二小学,江西 抚州 344000)
随着教育改革深入,教育的关键是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并以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教育改革的前提。对于课堂教学方式的变化,创设问题情境成为高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深入思考,进而产生对数学内容的兴趣,为教学创造较高的效率。不过,问题情境创设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不是所有的提问都是有质量的,无意义的提问只会拖累学生学习进度。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从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点出发,结合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兴趣,采用适合的情境创设模式,让提问效果达到最好。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当运用于生活,将数学教学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能够起到提升数学教学效率的作用。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较为简单,但是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欠缺,学习能力较差,数学教学过程中也会出现失误,致使学生对知识点理解不透彻,影响后续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讲解知识点时多融入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提问的时候结合生活中的物象,将抽象的数学创设问题情境运用于实际,给学生亲切感和熟悉感,有利于学生思考。创造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情境是一种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其目的是把抽象的概念变为具象的事物,分解知识难点,提升学生对数学运用的兴趣。教师从生活实际入手设置问题,能够让学生对熟悉的事物产生新奇,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意识,也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应用能力和观察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偏重接受形象的事物,在教学中如果能够将趣味故事作为切入点,创设故事情境下的数学问题,一来为数学知识做出铺垫,二来也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许多的趣味故事中也存在数学问题,学生对于具有故事性的数学题往往能够产生更多的兴趣。例如,在小学数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课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一个《西游记》里猪八戒分苹果的故事:师徒四人一共有50个苹果,八戒发现没有办法平分,便列出了一个式子:50÷4=10...1。八戒大方地说到:“你们三人吃十个,我吃那剩下的一个就行。”而当孙猴子看到八戒的分法以后立刻喊:“八戒讨打!”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能不能发现八戒的小心思呢?通常,学生在趣味故事面前能够集中注意力,耐心地分析数学问题,给情境教学创造新的意义。
目前仍然有部分教师认为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会打乱课堂秩序,影响学生的连贯思维,甚至降低课堂效率。其实,组织数学小组是集体性的教学行为,需要教师充分调研班级学生的学习状况,针对不同小组的特征给予任务的安排。当面对教学中的重难点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激发其自信心。同时,教师也要将小组合作学习与课堂内容相联系,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舒适的环境下开拓思维,展开合作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组织数学合作小组能够为创设问题情境提供较好的途径。教师在小组中为其设置问题情境并抛出设问,产生多人互动的形式,学生能够更加明确创设情境的前提,数学小组成员在讨论研究问题时也能更加体验到真实感。例如,在六年级上册“位置与方向”一课,教师可以要求数学小组的成员每人设置自己的一个定位点,用坐标来表示自己与小组其他成员的位置关系。根据班级内学生的座位情况提问学生的位置和方向,请学生进行思考,并且鼓励学生开口发言,让其他学生判断其是否正确,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活跃的状态,注意力高度集中,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作为数学知识启蒙阶段,数学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内容的安排都十分重要。这一阶段的小学生明显存在的群体特征是思维活跃、好奇心重、想象力丰富等,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性,在课堂中穿插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或者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开展教学,营造舒适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主观兴趣引导下进行数学学习。大多数小学生或多或少对多媒体设备和技术产生好奇感,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则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在问题情境创设时凭借多媒体辅助工具,呈现视听结合的情景,也能够为创设的情境提供多样全面的帮助。
通过对教学现状的研究以及对问题情境创设的积极作用分析,小学数学教育目前迫切需要教师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找寻路径开拓课堂多样化教学。教师要学会在课堂上利用一切资源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帮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下积极思考、努力锻炼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未来道路上仍然保持着正确的思维方式,用高效的方式去解决难题,最终实现个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