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教学策略创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20-12-08 08:29:23刘敬富
魅力中国 2020年49期

刘敬富

(重庆市巫山县大昌小学,重庆 巫山 404700)

引言

在我国的学科教育安排中数学这一严谨运用形式逻辑的学科本身对塑造学生的逻辑思维等素养至关重要。因此,教育者需要强化对数学教育方式的关注,逐步革新目前的教学模式与目标,以为学生创造相对轻松高效的课堂氛围,全面释放学生丰富多彩的想象力,争取让其深刻体会数学的魅力。小学数学老师也应当深入分析目前的课堂问题,转变传统教学方法,设计全新的课堂从而优化教学品质与效率,达到整体塑造学生数学能力的教学目标。

一、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学生搭建线上学习平台

首先,为养成学生课前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数学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充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搭建课程知识预习的线上平台,在线上平台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教师可以在线上平台设置预习的时长、内容与相应的问题,只有学生登录此平台且进行了规定的最短时长的内容预习,且正确回答了相关问题才达到了完成标准;其次,数学知识相较其他学科更加抽象,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具有一定难度,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教师则能够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融入课堂实践中,为学生创设还原生动的知识场景,使其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逻辑和过程,能够极大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并激励其主动探究自身的兴趣所在;最后,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录制微课程,即将课堂授课内容以视频形式呈现,并将其上传至学生可见的网络平台。学生便能够在微课程的辅助下完成课后作业,且生动直观的视频形式也极大激发学生自主复习的积极性。为确保学生真正理解了授课内容,教师可以要求家长为其录制独立完成课后作业的视频,并上传至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的微信等即时通讯平台。

二、采用分层教学模式,通过因材施教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对于小学数学而言,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对数学的态度和情绪、知识基础、逻辑思维能力等要素开展分层,可以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知识基础扎实且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的学生;第二层次是具有基本数学理解能力与知识基础的学生,其在学习中并不会遇到太多困难,但并不会主动学习数学知识;第三层次的学生是尚未形成基本的数学理解与思维能力,其知识基础相对薄弱,且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和信心的学生。教师要针对上述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譬如,对于第一层次的学生而言,教师可以鼓励引导此类学生自主探究自身感兴趣的内容,且自主学习新知识,不断拓展其知识范围;对第二层次学生来说,教师需要引导其提升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断塑造其逻辑思维能力且夯实其数学知识基础;对于第三层次的学生,教师首先要通过相对轻快的课堂氛围转变其对数学的消极态度,消解其在学习过程中累积的畏难情绪与抵触心理,使其深刻体会数学的魅力与乐趣。

三、基于小学数学特点与学生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其长期发展至关重要,在革新教学策略时应将其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而为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其数学学习兴致,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爱玩活泼的学生而言,生动轻快的课堂更能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具体实践而言,教师可以在课前适当设置一些竞技性小游戏,比如在学习“认识物体与图形”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在正式讲课之前,可以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并举出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三角形、圆柱等物品,比一比哪一组能够说得最多。除此之外,教师可以搭建特定的问题场景,使学生在直观的场景中通过解决问题而习得知识,并促使其进行一定的模仿从而主动探究。譬如,教师在讲解“认识钟表”一节知识时,教师可以先设置一个问题场景,如可以要求学生准确说出教室钟表正显示的时间,并提问学生人们在生活中会在什么场景下如何表达时间等问题,此时的学生尚未学习相关知识,便会基于主动思考给出各式各样的答案,教师就可以在此时将相关知识引出。最后,小学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关联相对而言十分紧密,因此,在小学课堂中,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积极联系学生熟悉的日常事物,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至生活中。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是国家与民族前进的动力源泉,顺应教育改革时代的发展要求进行包括小学数学在内的学科教学革新,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探究的重要课题。只有在各学科教学实践中持续进行教学模式革新,才能切实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及促进其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