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日常教学中的开展

2020-12-08 08:29:23安琴
魅力中国 2020年49期

安琴

(炉霍县更知乡幼儿园,四川 甘孜 626500)

引言

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我国的幼儿数量正在缓慢增长,幼儿园的教育压力也随之水涨船高。尤其是因为很多家长在照顾二胎期间无法给予头胎孩子充分的关注和关爱,以至于当前很多进入幼儿园的孩子家庭教育方面薄弱,个人品格得不到有效的培养。面对这些问题,幼儿园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增加品格教育就变得十分必要,对幼儿的全面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一、渗透品德教育的价值分析

(一)助力好习惯的养成

幼儿园是幼儿接受系统教育的主要场所,在日常工作中增加品德教育,可以辅助幼儿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通过品德教育的渗透,提高学生应对负面情绪的能力,养成健康的情绪表达习惯。

(二)塑造健康心理

品德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幼儿理解生活中的不如意,幼儿阶段学生的需求相对简单,但带来的情绪波动却非常明显。幼儿与幼儿或幼儿与家庭间的冲突,都容易给幼儿的心理带来潜在的不良因素。埋藏在幼儿阶段的不良心理因素,很有可能在后续的成长中不断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在幼儿教育中渗透品德教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让幼儿在未来的成长中表现出更强的抗压能力。

二、在幼儿教育中渗透品德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充分利用日常教学活动

幼儿园的教育价值主要通过提倡教学活动来体现,因此将品德教育融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能够潜移默化的发挥品德教育的作用。例如当前不少幼儿园的室外活动环境中会铺设假草,为幼儿营造相对安全的玩乐环境,但却不利于学生保护环境意识的建立。尤其是家长没有注意引导的情况下,幼儿遇到真正的草地还是会毫无意识的践踏。所以幼师可以在幼儿园中添加一些能够开花的绿植,带领学生共同培育维护,并在这个过程中灌输学生保护环境、爱护花草的意识。学生体会到植物生长的不易,以及植物本身的脆弱,再加上合适的引导必然会养成良好的习惯。也可以利用幼儿进园离园的过程来培养学生主动打招呼、礼貌问好的习惯。当每次见到老师都会得到亲切的问候时,学生也会逐渐培养出讲礼貌的好习惯。其实幼儿阶段的品德教育渗透并不像真正的品德教育一样需要理论知识的基础,更多的是要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去培养学生优秀的生活习惯,为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打基础。

(二)利用生活元素开展品德教育

逐渐的将品德教育融入日常生活已经是一名幼儿园教师值得注意的地方了,善于借助平日的一些细节,教导小朋友训练成良好的品德。比方说关于礼貌用语的使用,在于长辈,朋友之间多借助一些常用的礼貌用语建立良好的交流氛围。在平常就注意谦让他人、邀请他人一起进行活动等。饭前注意的一些小细节,无论是洗手保持卫生、不浪费粮食、不挑食、不喧哗都是平日培养的。将品德教育潜移默化在日常的言谈举止中更能使幼儿接受并培养出自身的良好习惯,并得以坚持。

(三)利用游戏开展品德教育

幼儿阶段学生并没有学习的认知,很多时候游戏能够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游戏教学在幼儿园中的应用已经十分成熟,利用游戏活动开展品德教育往往会给幼儿建立起更鲜明的印象。这就需要幼师在游戏的策划阶段,合理设定预期教育效果,根据教学目标科学设计游戏活动的内容。确保游戏内容会对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产生优化效果。幼师需要关注游戏的全过程,尽量不要使用强制性的教学手段避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引导来保证游戏活动教育价值的有效发挥。

(四)提高幼师的综合素养

幼师是幼儿在园期间最重要的榜样和引导者,也是幼儿教育活动的主要实施者,如果幼师的综合素质水平不足,很容易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尤其是教师的品格方面,引导学生优质品格的建立还需要教师的言传身教,如果幼师在学生面前无法树立一个良好的品格形象,对学生的品格教育将更难以达到预期。由此可见,幼儿园应当注重幼师的综合素养水平,不能因为师资力量的紧俏降低幼师的筛选标准。幼师也需要对自身的教育职责和义务有正确的认知,身体力行坚持将品德教育成功的引导给幼儿,为幼儿成功的树立模范形象,在与幼儿接触的同时关心关照爱惜爱护幼儿,教导幼儿应心存爱心,尽自己所能让幼儿不断地成长为积极向上并且友爱互助的孩子

总结

总而言之,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当全面渗透进日常生活、游戏活动以及课堂教学中,使得品德教育更好地影响幼儿的成长发展。作为幼儿的品德完善成型的引导者,幼儿教师应该不断充实自己借助不同的教学方式多方面的引导幼儿自身品德的完善与形成,更加全面的引导幼儿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