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堂上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策略

2020-12-08 08:29:23黄露
魅力中国 2020年49期

黄露

(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太和镇中心小学,江西 抚州 344500)

小学美术课程作为义务阶段的教学活动,要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增强教学活动综合性和探究性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实现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目标。就小学美术教学活动来说,教师要在最大程度上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在更丰富的教学途径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做好铺垫。

一、在模仿情景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情景创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能帮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挖掘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更多的奇思妙想。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完成模仿情景的创设,点燃学生想象力的火焰,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做足准备。

比如,在学习小学美术课程《快乐的节日》时,教师要把握好这一教学主题和内容完成情景的创设,带领学生在不同节日中创作出更加生动有趣的画面。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视频功能为学生播放各种各样的节日画面,带给学生更强烈的视觉冲击,激发学生对这节课程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好奇心的引领下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回想日常生活中不同节日的不同庆祝形式。接下来,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节日绘画,在这其中帮助学生激发创作灵感,找准自己的创作方向。在完成情景导入之后,教师就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的优势完成以“快乐的节日”为主题的绘画练习,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完成节日场景的表现,更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这其中展现出一个接一个难以表述的创意。[1]

二、在作品赏析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带领学生赏析名家作品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作灵感。在课堂上,教师要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不同作品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联系自身实际在此基础上完成个性化的创意设计,调动学生创新学习的积极性。

比如,在学习小学美术课程《浮雕》时,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展现各个著名设计师的雕塑作品来展现美术课程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帮助学生掌握各种绘画表现手法,在作品的赏析中带给学生丰富的视觉和心灵体验,让学生更有目的的完成个性化作品的呈现。首先,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中为学生呈现著名的绘画大师米罗借助幻想、幽默在作品中展现的独特雕刻艺术,了解其中雕塑语言的运用,在空间形态中展开更为透彻的思考。接下来,教师就要为学生详细地讲解其作品的巧妙之处,分析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思想内涵,让学生在此基础上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对艺术作品有更全面的认知。完成了基本的作品介绍和分析之后,教师就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在课堂规定的时间内在心中勾画出一个完整的雕塑形象,在画面中展示雕塑人物或建筑的风格特点,在自己的创新中展现出不一样的作品,突出作品旺盛的生命力。这样一来,就能让学生的视野在各种各样的优秀作品赏析中更加开阔,也能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开放,有效推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应该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在美术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美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生活中感受美术课程的独特价值。因此,教师要为学生组织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在其中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为学生创新欲望的实现提供重要平台。

比如,在学习小学美术课程《我设计的服装》时,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带领学生投身于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为生活增添更多的活力和色彩。在这节课上的学习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日常生活中对服饰的观察思考怎样才能让服装成为具有代表性的事物,突出服装的个性化特点。当明确指出学习任务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完成创造性的服装绘制,要求根据学生根据不同职业的性质设计出更具有代表性的外套,在画面中展示自己新颖的想法。[2]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要及时帮助学生克服绘画技术的限制,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绘画基础完成点拨和指导,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有更宽广的提升空间。进一步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推动小学美术课堂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完成从课内到课外的拓展延伸。

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要求教学活动不仅要为学生传授更加系统化的知识,还要注重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充分挖掘其美术天赋和能力,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一步让小学美术教学走在教育发展的前沿,为培养全面型的人才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