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念
(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31)
如何坚定不移践行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结合工作实践和体会,认为在水利工程建设工作中必须以健全制度、强化执行为抓手,突出问题导向,抓住主要矛盾,注重措施实效,建立长效机制,保障水利工程建设健康长远发展。
随着事权划分的不断推进,在稽察和巡查的重大水利工程中,项目法人由市县级组建的接近60%,部分市县级组建项目法人因专业人员配备少、建管水平低、履职能力差,难以满足工程建设管理需要。如某工程项目法人由22人组成,均无水利专业技术职称,法定代表人不具有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经历。
目前国家很多水利工程绝大多数都是钢筋混凝结构,使用大量的钢材、水泥和混凝土以及粉煤灰、混凝土外加剂等辅助材料。加上水利工程有些项目庞大,跨度多,需要分段或者层层分包、转包。材料生产厂家良莠不齐,有些厂家用不符合标准的原材料生产伪劣产品,或者承包商没有使用符合标号的水泥、钢筋,都容易造成生产安全隐患,影响水利建筑工程整体质量。
当前很多水利建筑工程都属于分包制,施工企业和施工人员一方面没有树立“安全第一”的生产理念,为追求工程完成速度,降低成本,施工没有按照标准规定来执行,存在抢干早干现象。第二,施工人员专业技术培训不够重视,很多工作人员没有经过施工技术专业培训,对水利工程施工环节没有科学监管控制,影响水利工程质量。
部分施工单位未按施工方案和设计文件施工,工程建设标准不高,教育培训流于形式;施工现场记录与实际不符,质量评定不及时、不真实;施工现场控制不到位,部分质量安全问题反复出现;个别项目经理驻工地时间严重不满足合同约定,现场特种作业人员部分不能提供有效资格证书。
一是监理单位为节约成本,通过投标时承诺监理人员多、实际到位少的办法赚取“人头费”弥补经费不足,由此造成现场监理人员无法满足实际需要、履职不到位的情况;二是当前人力资源成本加大,而监理公司大多低价中标,费用普遍不能满足人员待遇、日常工作需要,造成人才流失严重;三是部分监理人员专业水平欠缺,对施工现场的质量问题、安全隐患认识不清,对报验材料审核不认真,部分现场监理人员在位不在岗、在职不履职;四是监理单位处在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中间,权责不一致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
质量是任何生产的生命力和基石,对于关系国民基本利益的水利工程质量安全更是重要。施工单位必须始终非常重视水利工程质量,加大监控力度,严把工程关。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进行施工,按照“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循环工作原则开展一系列水利工程施工工作,全面把控全过程质量监督。领导阶层首先要树立“质量安全第一”观念,“事前控制、过程控制和程序控制”的质量管理组织措施必须严格执行于整个施工过程,确保质量体系和工作机构紧密一体化,质量体系和施工活动同步进行,确保施工整体质量得到有效把握和控制。
研究水利工程建设从业人员资格标准,构建多层次职业技能标准体系。充分利用当前国家职能培训的有利政策,发挥各地水利职业学校的平台作用,加强职业能力培训。注重人才评价,逐步形成水利从业人员的供方市场。激活中西部专业人才保障渠道,改变人才净流出的被动局面,确保人才供给。积极推动水利规范标准公开和宣传,确保文件精神落地,发挥规范标准的指导作用,提高工程现场管理效益和监督检查效果。
施工方要树立安全生产理念,以工程质量为基本要求,建立严格按照工程施工要求和技术规范标准来进行工程施工,以科学合理施工设计方案为蓝本,施工时做到对工程质量全程跟踪控制。同时建立严格质量监督体制,建立专业专门工程施工监督机构,对水利施工现场每一个环节施工进行实时监控。
一是研究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数据标准,整合各类平台建设,实现不同平台数据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在线管理,提供更全面的水利工程建设数据服务。二是研究解决信息化政策瓶颈,加快工程建设档案电子化、电子签名合法化的立法,逐步实现工程建设档案文件审批网络化,推动无纸化档案管理,突出档案的纪实功能。三是研究终端智能检测监测设备,量化质量标准,提高数据采集的数量和质量,提高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的客观性,为工程质量评价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总结:总而言之,随着国家经济不断发展,水利工程施工安全日益重要。水利工程施工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不仅关系着国民基本生产生活,更是关系国家的综合国力强盛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