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洪梅
(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思源实验学校,贵州 遵义 563300)
生命是宝贵的,珍视生命,我们才能感受四季的冷暖变换,体验生活的千姿百态,追求人生幸福的种种可能。初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智的发育,他们更加关注内心的感受和需要,一旦得不到满足时,有的人就经不起一时的挫折,容易做出过激的行为,甚至伤害自己的身体,放弃自己的生命。因此,我们要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培养学生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守护生命》一课时,我用海伦凯勒海伦接受生命的挑战,用爱心去拥抱世界的故事做引领,再链接新闻里学生自残和轻生地后果,然后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自己在爱护身体和养护精神方面,有哪些值得肯定的地方?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调整和改进的地方?最后,再拓展一些关于火灾、地震逃生的知识。通过在课堂上进行生命教育,增强了学生生命的韧性。
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和平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这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从而做到努力学习,全面提升素养,既为自己创造美好的人生,又为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而链接时政,可以使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更生动、更实际、更有效。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维护国家安全,我结合时政新闻“萨德事件”“钓鱼岛事件”“中印边界冲突”“中国与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的南海纷争”等对目前威胁我国国家安全的内外因素进行分析,孩子们听得十分专心,课堂寂静无声,他们的目光和思想从书本走向国家和世界,青涩的领悟着中国面对的机遇与挑战,世界需要和平与发展。这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思政理论课,变得生动具体,具有时代特色和鲜活的感染力,同时有利于引导他们关心时事政治,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就是思政课的生命价值。
初中生逐渐长大,开始有自己的想法,想要更多的空间,渴望更广阔的世界,当羽翼渐渐丰满时,开始审视父母对自己的爱,质疑父母,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与经验,发生冲突。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面对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为初中生正确认识成长中的自己,处理好与父母、老师、同学朋友、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提供了必要的帮助。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与父母积极的交流和沟通,有效的化解冲突,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体味亲情的美好。而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发现父母对自己的爱,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会激发他们的情感,增强亲情体验,共创共享和谐美好家庭。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爱在家人间》时,我以“过去——现在——以后”为线索,让学生在笔记本上回忆自己和父母相处的磕磕碰碰,然后谈谈自己现在对这些事情的看法,想想自己以后该怎么处理。最后还安排了一个体验活动:让学生回家给父母一个拥抱!给父母制作一张爱心卡片,上面写上你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
接下来,在下一节课《让家更美好》的教学中,让学生谈谈自己回家完成体验活动后的感受,孩子们谈着谈着就开始检讨和后悔自己曾经对父母的忽视和亏欠,有的孩子甚至流下了眼泪。这时候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要与父母交流沟通,增进理解和信任,共建和谐家庭。这样,整个教学过程层层推进,逻辑清楚,即优化了教学方式,又达成了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收获颇多。
科学精神包括求实精神、创新精神、实践精神等。它会随着科学实践而不断丰富发展,是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当前,我国正在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转变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且当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也深入人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而聚焦时代,与时俱进,可以让科学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人类造福。
例如:在教学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创新永无止境》的“万众创新”这一目时,我结合2020年抗击席卷中国大地的新冠肺炎疫情进行分析讲解,从做好疫情监测、排查、预警工作,到强化重点地区人员流动防控;从适当延长春节假期、调整学校开学时间,到加强溯源和病原学检测分析、加快治疗药品和疫苗研发,疫情防控的方方面面都体现着科学精神、贯穿着科学原则。
在讲到“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这个知识点时,我结合视频分析华为芯片的艰难历程,以及美国对华为集团的打压,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外界技术的封锁,以及无法寻求稳定的芯片代工企业帮助,已经让华为的芯片产业受到了较大的影响。而摆脱这些不利因素影响的最好方法,就是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属于自己的半导体芯片产业链,才能不受制于人”。课堂上,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甚至情绪也比较激动,我借机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科学精神,鼓励他们为自己的美好生活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而努力学习、自强奋斗。通过聚焦时代,有理有据的分析,有声有色的教学,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非常好。
总之,我们的道德与法治课要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热爱生命、感悟人生,才能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