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霞
(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湄江二小,贵州 遵义 564100)
古诗词属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和经典,其中蕴含着较为高深的道理及博大精深的内涵,对于小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培养具有较为积极的意义。通过高效的古诗词诵读教学策略的开展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和把握古诗词中精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给予学生思维上的创新刺激,培养学生们的语感,促使学生深入古诗词中进行欣赏和体验,强化小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因此,在小学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中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积极探究高效的古诗词诵读教学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现阶段的小学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过程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师对诵读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多数语文教师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认为诵读古诗词就是要讲解和朗诵古诗词,这一教学过程中未能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给予相应的自主学习,使得诵读古诗词过于依赖教师的指导,当教师出现理解偏差后会影响学生的理解,不利于学生自主理解和感受古诗词[1]。教师过度占用了学生们自主诵读古诗词的时间,导致学生们无法深入古诗词中进行相应的分析和探究,使得小学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的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其次,小学语文古诗词诵读时间的安排不科学且不合理,当前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将教学重心放在语文阅读、写作等方面的教学中,未能充分地认识到古诗词的诵读对于学生的意义和作用,课堂上教师过于侧重书本中语文课文的讲解,学生诵读的比重较小,加上教师的教学任务较为繁重,教学内容较多且教学时间较少,学生的诵读古诗词的时间较少,不利于学生们自主诵读习惯的养成,这种教学比重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古诗词诵读不重要的错误认知,影响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利于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属于引导学生开展自主诵读学习的标杆和方向,能很好地转变以往教师让学生盲目的硬性记忆古诗词、毫无目的性的朗诵等教学模式。教师应在实际的古诗词诵读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确古诗词的诵读目标,在诵读的过程中从整体上体验文章的深刻含义及思想感情,逐步深入的引导学生层层递进的诵读。教师在明确古诗词诵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要求学生准确的诵读、对字词句进行理解和分析,最后引导学生有层次和韵律的朗读,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语感[2]。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古诗词诵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课前将古诗词中的生字词语利用查字典的形式掌握好,并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其次在诵读时应一边诵读一边从古诗词中体验其中的思想感情和大意,多数古诗词表面上写山写水吗,但是其上却蕴含着较为深奥的意义,学生在字词句的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只能理解表面的意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查阅诗人生活背景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古诗词的此剧中理解大意,跟随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有层次、有韵律和节奏感的将古诗词读出来,引导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能利用不同的节奏语调更好地反映出自己对于古诗词的理解与感悟,强化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及语感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诵读教学中,教师应遵循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标准重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主人公的地位,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灌输式古诗词理解教学及带领学生一字一句诵读古诗词的教学模式,教师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独立的空间开拓学生的自由学习空间,让学生能在自由的诵读过程中深入古诗词中积极的思考,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幻想古诗词中描绘的场景,强化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深度[3]。如在进行《春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诵读,并在脑海中构想这一画面,在自主诵读和理解的过程中充分的体验到古诗词中描述的优美的意境,感受作者表达的喜爱春天及怜惜春光的情感,促进学生诵读有效性的提高。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中,教师应将古诗词诵读的教学拓展至课外,转变以往枯燥单一和固定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展实践性、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和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古诗词诵读主题活动的探究学习中强化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如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古诗词诵读大赛”、“古诗词分组朗读、分角色朗读及情感分层朗读”等形式引导学生自主的参与其中更好地在实践学习中把握古诗词的主要内容和内涵,让学生从不同的学习形式中感受古诗词的情感表达,促进学生古诗词学习有效性的提高[4]。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以往传统的古诗词诵读教学模式,通过创新、高效及多元化的古诗词诵读教学措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深入古诗词中对其中的意境、思想感情和内涵进行深入的把握和理解,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的教学有效性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