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少林
(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得利寺镇中心小学,辽宁 大连 1163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以及素质教育理念的日益深入,我国教育界对各学科的创新教学模式以及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而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重点学科,为了能够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和发展,促进小学数学整体教学水平的有效提高,教师必须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结合教学内容、小学生的认知提点和数学学习特点,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创新和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良好数学学习习惯、探究精神、创新意识作为教学目标开展数学课堂教学,通过对各种教学资源的充分挖掘和利用,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从而促进学生良好数学思维的形成,为学生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1]。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日益发展,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但是由于受到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的深远影响,目前我国小学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还有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过于注重自己的“教”,而严重忽略了学生的“学”,更是忽略了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之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新课改的基本教学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响应新课改的号召,积极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并且要深入探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有效策略,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积极自主学习和探索数学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以及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提升。
小学数学学科是一门具有一定抽象性和逻辑性的学科,对于认知能力以及思维能力都不足的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具有一定写学习难度。在以往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学生只能通过教师的口头讲解和板书的形式去学习和理解数学抽象知识,这对于学习能力以及数学基础都较为薄弱的小学生来说,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数学学习难度,让学生不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消化数学知识,导致学生慢慢丧失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失去了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领域逐渐趋于教育信息化,越来越多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资源应运而生,使得信息技术在如今被广泛应用于学科教学中,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俩了便捷的条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或者概念通过生动形象、直观的图画、音频或者是视频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将一些基于互联网的新型教学形式引入教学中,如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为学生构建多姿多彩的课堂。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或问题具体化、立体化、动态化,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乐趣。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课的学习中,在学习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概念及认知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正方体和长方体的整个形成过程利用三维动画的形式将其动态化,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突出长方体以及正方体的概念要点,让学生一目了然,加深学生对图形的总体印象[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想要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意识和能力,就需要对课本知识进行创新,需要对课堂教学中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扩展和延伸,不断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意识。为了能够实现对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培养,小学数学教师首先需要对课本教材内容进行全面且细致的分析,不断填补教材知识存在的缺陷,将知识点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这样才能够实现对教学内容的创新,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例如,在学习“三角形”这一课时,在为学生讲解完钝角、直角、锐角这些重点课本知识之后,教师还可以将与这一课知识点相关的,并且课本教材中没有涉及到的知识点引入课堂教学中,可以给学生补充周角、平角等知识点,在拓展学生知识视野的同时还能够加深学生对本节课重点知识的掌握。在教师讲解完主要的课本知识点之后,为了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课本上的角之外,还有哪些角。这时,学生就会根据教师的问题进行思考,会在笔记本上画各种角,学生会发现想不出有其他角了。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入平角和周角知识点[3]。
综上所述,数学学科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以及应用性,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尚小,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对于大部分的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具有一定的学习困难,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更加轻松且深入的掌握数学知识,老师必须要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结合教学实践,对课本教材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知识点进行充分的挖缺,并且要不断创新和优化教学模式,通过多样化且有效的教学策略,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和层面思考同一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从而实现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高效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