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定土地整治分区及重点区域的研究
——以辽宁省大连市为例

2020-12-08 08:29:23范环宇李元元李序春
魅力中国 2020年49期

范环宇 李元元 李序春

(1.大连市国土空间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辽宁 大连 116000;2.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3)

一、土地整治分区

(一)分区原则

自然条件相似性、土地利用结构相似性原则;土地利用方向相对一致性、土地利用管理措施共同性原则;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方向相似性原则;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保持乡镇行政区域完整原则。

(二)分区依据

结合大连市土地利用现状特点、城乡用地规划布局、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以及考虑行政区划的相对完整性、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的类似性,兼顾土地利用的自然生态条件、土地利用结构的相似性等原则,充分考虑大连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大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方案、大连市生态敏感性分区与土地整治规划的联系、依据、要求等,进行大连市土地整治分区划分。

二、土地整治重点区域

(一)重点区域确定原则

1.以土地整治潜力评价为依据。以土地整治潜力评价为依据,结合各区域的土地资源保护与整治重点,将整治类型相对集中、面积较大的区域划分为整治重点区域。

2.衔接上级土地整治规划。大连市层面各整治类型重点区域的划定将与辽宁层面划定的农用地整治重点区域、建设用地整治重点区域、土地复垦重点区域、土地开发重点区域等衔接。

3.落实大连市发展战略及规划。重点区域的划定,充分考虑从土地整治的角度响应大连市的发展政策,落实《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大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及各地城镇体系规划等大连市层面的相关发展战略及规划。

4.充分发挥综合效益。土地整治已成为破解“双保”难题的重要抓手,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手段,推进新农村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平台,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构建国土生态安全的重要措施。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应充分考虑农业现代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以落实土地整治任务为目标,划定能充分发挥土地整治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等综合效益的区域。

5.重点区域原则上不打破乡镇级行政界限。土地整治重点区域的划分,应不打破乡镇行政界限,以保持一定级别行政区划单位的完整性,便于土地整治工作的开展。

(二)重点区域划定结果

按照重点区域划定的原则,依照大连市各土地整治类型的数量和质量潜力结果及大连市市分布的实际情况确定大连市土地整治重点区域。

1.农用地整理重点区域

大连市农用地整理以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土地整理为主。农用地整理重点区域划定主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农用地整理新增耕地潜力较大;农用地整理提高耕地质量等级较大;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分布相对集中;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相对优越,农用地整理基础条件较好;原则上一般不打破乡镇级行政界限。

2.农村建设用地整理重点区域

大连市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以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主。农村居民点整理重点区域划定主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较大;农村居民点分布零乱、分散;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群众基础好;城镇建设用地指标比较紧张,城乡建设用地布局不合理;已有较好城乡空间规划基础;生态搬迁村庄集中地区。

3.废弃土地复垦重点区域

以土地复垦潜力为基础,以《大连市废弃矿山综合整治规划(2016-2020年)》为依据,规划期内的废弃土地复垦重点区域划定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废弃土地复垦潜力较大,可通过采取工程或生物措施,恢复到可利用状态;相对集中连片,可有效提高土地复垦效率和复垦质量;土壤条件、水文条件、地形坡度适宜,有利于降低复垦成本;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4.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重点区域

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以补充耕地任务为目标,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重点区域划定主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待开发未利用地相对集中连片,开发潜力大,具有规模开发价值;土壤条件、水文条件、地形坡度、交通条件适宜,有利于降低开发成本;充分考虑生态资源承载力,不破坏自然环境。

三、结语

进行土地整治规划分区有利于整合资源、引导资金、整体推进 土地整治,有效补充耕地、提高耕地质量、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有利于有序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和农村环境,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推动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