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亮
(新疆尉犁县第七小学,新疆 尉犁 841500)
教育发展到今天,学科上再也不仅仅是语数外这些学科了,很多新兴课程也被列入了必修课的名单,比如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也得到了大力发展,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该课程本身起步较晚,且普及又非常迅速,给该科老师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在该课程的讲授上,几乎没有专业老师,很多教师都是从其他行业或者其他任课岗位上调动过来,没有专业有效的授课方法。那么如何让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方法上做到规范,如何找到小学信息技术的特点,就成了我们要去探讨的问题。本文就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对该学科的特点提出合理的教学建议。
首先从对象上来说,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群小朋友,他们的年龄是这门课程最大的特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不同于语数外这类传统课程,也不同于小学计算机这类新兴课程。当然,从年级上讲,与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也存在很大差别。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注重小学生的信息意识。他们对待事物往往都是初步认识,理论对于他们来讲,往往只能一知半解,实践往往也只是培养一下动手能力,所以要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于一体,是一项不小的挑战。该课程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信息技术课程这门学科为什么在小学就被要求开设,原因其实很简单。重视基础教育一直是教育局提倡的教育方式,基础教育对人才的培养也起着重要作用。那么这门必修课,为什么能普及地如此之快呢,主要是因为这门课程不仅仅是对技能和技术的普及,而是对小朋友们基础文化的提升。从重要性方面来说的话,在今天的教育过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也有着很高的地位,它与传统的语数外具有一样的重要性。经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后,我们可以看出,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作为发展速度最快的一门学科,别的学科都比不了。但是,计算机硬件技术的不断提升,才有了计算机软件的不断更新,所以,硬件和软件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信息技术学科发展的初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有着学科高速发展与快速淘汰并存的状态。时下,我们要培养如何让学生在初步的学习中就打下良好的基础,如何让小学生通过本就不多的信息课程学习到真正的信息技能成了教育人员的必修课。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保证信息技术这门课程,能够良好进行,且能够长远发展,不会让这门课程在实践中变得雷声大雨点小,这是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目标是以培养学生在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时候能够想起并运用信息技术来解决问题。教师应当着眼于课本且高于课本。不能只以课本的内容为学习内容,应该找到课本中的实用技能,来传授给学生。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相对于小学地其它学科来讲整合性是很强的。整合性的本质在于它支持知识链路的整体性以及学科的交叉性。所以许多学校在学习信息技术的时候,还是只对内容进行讲授,并没有把将信息技术融合进其它地学科知识。这种普遍认识严重地阻碍了该课程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思路。在学习方法上,可以运用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比如模块学习和任务学习等方式,让孩子们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只有从心理上重视了,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让老师更好的教学。老师可以每堂课都设计实践活动,老师出题让同学们小组讨论,利用学习掌握的知识,找到解决不同问题的方法,以便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利用课前小游戏,或者情景再现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做到主动学习。另外可以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在增加趣味性的同时,也让学生知道相互学习的亮点所在。所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是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一般教学有以下几个方法:
1.演示教学法
小学生往往对新的事物会很好奇,老师可以把这个特点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比如以往在讲解计算机的功能时,不断地通过演示来实现。例如利用计算机玩游戏,利用计算机播放影片,利用计算机画画等,这样不仅让学生有亲近感,更能打消学生对于新事物的神秘感。在讲授的过程中,如果跃跃欲试的学生,老师可以直接让该学生上台参与展示,以此激发学生的动力。
2.比赛教学法
学生往往好胜心比较强,老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组织竞赛活动,增强学习的兴趣。通过“比比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潜力。比赛教学法有鲜明的竞争性,能够使学生精神高度集中,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走神,全神贯注。
总之,信息技术课程对学生的发展非常重要。所以对于从业的老师而言,更应该设计出创造性的教学方法,老师可以在讨论中寻找到最适合的教学方法,与此同时,在教学方法上也需要不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平衡信息技术这门课的特点,只有真正做到这些,才能使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成为一件有意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