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文化浅论

2020-12-08 08:29:23李宇航
魅力中国 2020年49期

李宇航

(洛阳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河南 洛阳 471000)

引言

中国地大物博,东西纵横,大江南北,不同民族以及不同地方不同的饮食习惯造就了不同的饮食文化。据有关资料考察,全国形成的八大菜系,各具特色。可谓是色鲜味俱全,形神传情,美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可以以精致、悦目、坠情、礼数八字形容,体现国人在饮食活动中品味、审美、文化意蕴以及社会功效,也折射出饮食与传统文化的衔接。

一、饮食文化的历史

从开始有人类出现到现在的历史现已有600万年,古史从盘古到三皇五帝,到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黄帝(轩辕氏)等时代几个阶段:

(一)古代久远的生食阶段

主要有巢氏,当时人们不懂人工取火和熟食。饮食状况是茹毛饮血,不属于饮食文化。

(二)熟食时代

主要为燧人氏,钻木取火,从此熟食,进入石烹时代。只是用相关工具简单加工而已。

伏羲氏,在饮食上,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牺牲以充庖厨。

神农氏,"耕而陶”,是中国农业的开创者,尝百草,开创古医药学,发明耒耜,教民稼穑。陶具使人们第一次拥有了炊具和容器,鼎、鬶等都是最早的炊具。

(三)自然烹饪阶段

黄帝时期,中华民族的饮食状况又有了改善,皇帝作灶,始为灶神,集中火力节省燃料,使食物速熟,而广泛使用在秦汉时期,当时是釜,高脚灶具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蒸谷为饮,烹谷为粥"首次因烹调方法区别食品,蒸锅发明了,叫甑。蒸盐业是黄帝臣子宿沙氏发明,从此不仅懂得了烹还懂得调,有益人的健康。

周秦时期,中国饮食文化的成形时期,以谷物蔬菜为主食。

(四)科学烹饪时期

汉代中西(西域)饮食文化的交流,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时期,引进石榴、芝麻、葡萄、胡桃(即核桃)、西瓜、甜瓜、黄瓜、菠菜、胡萝卜、茴香、芹菜、胡豆、扁豆、苜蓿(主要用于马粮),莴笋、大葱、大蒜,还传入一些烹调方法,如炸油饼,淮南王刘安发明的豆腐,既营养又美味,易消化,东汉还发明了植物油。南北朝以后植物油的品种更多也便宜。

唐宋,饮食文化的高峰,过分讲究。“素蒸声音部、罔川图小样”,最具代表性的是烧尾宴。

明清,饮食结构变化很大,同时又混入满蒙的特点,好多主食退出,改用榨油,南米北面初步形成,明代,马铃薯,甘薯,蔬菜的引进成为主要菜肴。肉类增多为人工饲养主要来源。可以说满汉全席代表了清代饮食文化的最高水平。

真正饮食文化应从周秦以后,几乎有了很多具备的粮食,到汉代以后通商引进外地种子或者其他食物,才日渐丰盛,在以后才有了诸多的美食以及文化特点的饮食讲究,以致到明清时期,其中清朝的满汉全席则代表最为高超水平。继而以后中国饮食不但讲究“色、香、味”俱全,而且“滋、养、补”的特点。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菜式越来越丰富,吃法也是越来越多样。现在吃还是人们联系感情、社交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虽不像那没原始填饱肚子,但也有了社会交际应酬、以及文化内涵。以后的中国烹饪技艺,日趋成熟逐渐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

二、中国饮食文化特点

中国的幅员辽阔,地大物博,距今天经过生食、熟食、自然烹饪、科学烹饪几个阶段,到现在已经传有6万多种菜系以及2万多种食品,早已形成多种流派的菜系和具有烹饪王国之称。主要特点有:

(一)种类繁多,各具特色风味

目前中国在世界上享有“烹饪王国”美誉,可以说无论哪种食材,都可做成美味佳肴,不管天上飞的,河里有的,山里跑的以及地上种的地下挖的,只要能吃都有其制作方法变成餐桌上的美味。由于各地气候风俗习惯的差异,已早有‘南米北面’、‘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说,形成八大菜系、四大风味。

(二)适时气候、季节变化

在中国饮食上,自古以来,我国一直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冬天多炖焖煨,夏天多凉拌冷冻。

(三)注重情调、造型、文化。

现代中国人不在仅仅生理意义上的填饱肚子,也会吃,也讲究注重吃法,尤其插入传统文化,菜肴的名称可以说出神入化、雅俗共赏,有根据主材料命名,“霸王别姬”也有历史故事,“草船借箭”、“单刀赴会”更有寓意的,“全家福”“狮子头”还有 喜宴“百子宴”“鸿门宴”“千叟宴”等等。

(四)讲究色、香、味、美。

中国历来讲究的吃,最起码的要颜色、味道、香味、美观,都给食客以美的享受,顿时心情大悦,胃口大开,哪怕一个萝卜也要刻出花来看、吃。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

(五)注重健康、营养、食补医用

饮食除了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填饱肚子,现代人也越来越讲究其健康、养生,在几千年前就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

结语

总之,中国饮食文化具有范围广、层次深、品味高的特点;是中华各族人民几百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积累出来的,其多样的风味以及各具特色的美食美味也深深影响着周边的国家和世界饮食文化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