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戈 马佳鑫 李晓峰 刘铁敏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辽宁 抚顺 113000)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发展,农村人居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1]。与城市人居环境相比,农村人居环境的建设更具有其复杂性和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农民缺乏参与意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不足、资金投入有限等方面。本文综述了人居环境对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应对策略,以期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探究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与整治的有效举措和路径[2]。
人居环境是由人与环境构成的有机整体,不仅包含了维持人类生活生产所必需的住房及各种生活设施,而且包含了自然环境、人类社会活动所构成的网络体系。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良好的人居环境[3]。只有坚持不懈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农村真正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家园,这样才能够保障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全面增强。通过打造清洁干净优雅的农村人居环境,可以让广大农民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对农民的关怀,体会到国家的温暖。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整个城市的形象,带动农村实现经济快速发展,促进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全面提高。
现阶段村庄建设发展迅速,由于缺乏规划的引导和控制,许多村庄都在快速的扩张。1.村庄建设无序,新老建筑参差不齐;居民反复拆建自有住房,不仅影响农民自身财富的积累,而且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加剧了资源环境的紧张。2.很多居民不注重环境卫生和生态保护,往往将生活垃圾直接丢弃在村边路边,集中进行焚烧处理,这样就很容易造成农村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许多农户开展养殖业,由于缺乏科学的规范的规划引导,使很多的住宅与禽畜圈舍相连接,人居周围粪便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等,严重影响了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质量与水平。3.有很多的农村地区为了大力发展经济,积极引入工业产业,这些农村地区的企业缺乏环境治理的配套设施,导致工业废水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排放,致使农村地区的河流受到严重污染。4.在农村地区农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在土壤中大量残留,使得土壤受到严重污染,造成农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进而影响农村人居环境。
当前村庄内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齐全,或者现有的公共服务设施由于建设年代久远而无法使用,公共服务质量水平低下,给居民日常生活带来不便。农村建筑及人居环境的交通性差,人均道路面积远低于城市。农村基础设施如给水管网、排水系统等落后不完善,很多村庄直排的生活污水污染了农村的沟渠、水塘、溪流和地下水,造成农村地区人居环境“脏乱差”的现象严重。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农村生产的发展,垃圾、污水、废弃物大量产生,打破了自然经济状态下生态环境的自我平衡,村庄环境面临严峻的考验。农村改建的过程中,由于忽视了村内环境卫生的建设,导致脏乱差的问题依然存在。
在农村地区,由于缺乏完善的公共卫生监管治理机制,造成农村人居环境监管不到位。许多农村基层管理部门形同虚设,利益为重,监管不力,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比较低,导致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甚至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才临时抱佛脚,导致监督管理工作流于表面,导致大多数村庄建设管理无序,呈现自由开发与建设的状态;由于保洁团队运行不规范,缺乏专业的保洁人员,因此也无法充分发挥农村保洁的功能。
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时,需加强宣传与推广,保证广大居民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这样才可以使得人居环境建设水平全面提高。可以通过广播、张贴宣传标语、发放宣传册等方式,让更多居民了解到人居环境治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形成良好的环境治理氛围。
在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通过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制定协调统一的整治工作,全面发动党员、村干部,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的监督治理工作。加强农村功能区的规划设计,对整个农村生态建设进行合理规划,确保建筑物设计、宅基地面积标准符合要求。可以通过垃圾转运制度及时清运农村垃圾,同时要尽量推广家禽家畜圈养制度,对禽畜粪便进行集中处理——例如通过修建沼气池等方法对粪便进行堆沤处理,产生大量沼气作为清洁燃料代替秸秆焚烧,也可以作为农家肥改善土壤环境,起到一举多得的效果,保证农村禽畜养殖规范科学高效。
加快推进乡村道路、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绿化环卫、清洁能源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村庄公共管理、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才能提升村庄的整体服务水平,营造和谐的村庄人居环境。应该根据农村的发展实际需求增设现代化的公共基础设施,例如通过在街道两侧架设太阳能路灯。加强农村电子商务站点的建设,可以让广大村民及时有效地从网络上获得所需的产品,既可以方便群众的生活,也可以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
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应当建立地方政府长期管理机制。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过程中,积极整合社会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政府在规划指导、政策扶持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因地制宜,充分体现地域条件与文化特色,一切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创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村庄人居环境,促进农村人居环境得到妥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