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电力企业在内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风险防控模式

2020-12-08 08:29:23樊秀敏
魅力中国 2020年49期

樊秀敏

(国网朔州供电公司,山西 朔州 036000)

电力企业财务现代化管理的基本框架已形成,并具备基本的现代化管理意识。但在实际开展工作过程中,会出现财务现代化管理方向不明确、缺乏完善的现代化财务管理体系的问题。因此,电力企业需基于现代思维管理理念,精准定位财务管理目标。结合电力企业核心发展态势,构建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机制。

一、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现代化现状

电力企业财务现代化管理框架已形成基于人们对现代信息技术形成的正确认知,大部分电力企业基本都利用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取代了手工业务。基于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进程的推进,促使电力企业财务现代化管理的框架已初步形成。财务人员利用会计核算软件、计算机设备,实现海量数据的高效处理与应用。但财务人员在思维上、工作形态等方面,仍显著保留传统痕迹,离真正的现代化财务管理还存在一定差距。财务管理人员逐渐建立信息化思维意识现阶段,我国社会移动智能设备、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极大颠覆人们的认知、工作方式、生活形态。基于时代背景的影响与熏陶,财务人员具备一定的信息思维意识。学会利用互联网技术收集相关信息,并能通过利用现代化硬件设备、软件系统等优化财务工作流程。基于良好的信息化思维意识,为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实现现代化坚定有力基础。只是在具体对财务管理进行现代化改革的过程中,需在核心问题、关键工作内容上进行细致化、科学化的处理。

二、存在的问题

(一)电力企业财务现代化管理方向不明确

目前,电力企业针对财务管理进行现代化改革的过程中,仍将视角过多放到财务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没有对目前的社会大环境形成显著的敏感度,过于依赖传统的工作理念与工作模式。在大部分财务管理人员的意识中,普遍认为将计算机设备、信息技术融入财务管理中就是现代化的管理,导致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现代化流于表面,没有作用在人的思维与理念上。财务人员在具体开展管理活动过程中,缺乏大数据敏感性,以及相关客观事件的洞察力。以至于整个财务部门的工作缺乏关联性、协同性,并未真正实现财务管理的现代化。

(二)缺乏完善的现代化财务管理体系

大到整个社会,小到每个家庭、个体,都会对“电”这个产品产生极大的需求与依赖性。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人们无论是日常的生活、娱乐、工作早已离不开“电”。可见,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要素,各个电力企业的存在对于社会、对于每个人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而财务部门作为电力企业的核心组织,必须能与时俱进,形成新的管理机制与工作模式。但是目前大部门电力企业虽以初步形成现代化管理框架,但却缺乏相匹配的财务管理体系。

三、电力企业在内部财务管理工作中风险防控策略

(一)电力企业增强风险防控意识

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意识到内部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知财务风险的危害性,识别风险类型,采取有效的风险防控模式,规避、消除风险。因此,在电力企业应树立财务风险防控思想理念,以财务风险为导向,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优化,发挥内部财务管理工作效能,实现财务风险的合理性控制。同时,电力企业加强宣传力度,不仅领导层认知到财务风险的危害性,更要提升管理层、员工层的思想认知,将风险防控落实到每一名员工的思想认知中,协同一致,共同规避财务风险。

(二)打造良好的财务风险防控环境

首先,电力企业重视文化的建设,以企业文化构建良好的工作环境,增强企业凝聚力。同时,在企业文化构建中,应将文化融入规章制度中,在全体员工思想中进行传递,推进企业文化的宣传与弘扬。其次,电力企业加强内部财务管理风险防控机制的构建与完善,立足于当前的财务风险防控工作模式,采取有效风险防控方法,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推进制度的有效实施,增强风险防控体制和制度的可操作性。

(三)强化财务风险防控力度

一方面,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加强预算工作能力,根据电力企业往来的业务模式,进行精准性的信息预算、核算,提升财务管理工作质量,使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推进电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加强财务内外部信息的交流,为财务人员与外界交流搭建平台,推进市场信息与企业内部信息的融合,使财务管理人员根据企业内外部信息模式,实现财务风险的控制。

结语:研究电力企业在内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风险防控模式十分必要,不仅是电力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工作得到优化的需要,也是新的风险防控模式、方法、策略能够有效运用到电力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需要,更是电力企业走可持续发展路径的需要。因此,在电力企业发展中,重视内部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采取有效的风险防控方法与理念,实现财务风险的规避、消除,进而促进电力企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