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数字资源建设引领群众文化服务的实践思考

2020-12-08 08:29:23徐永娜
魅力中国 2020年49期

徐永娜

(贵州省文化馆,贵州 贵阳 550001)

数字资源能够借助网络平台迅速传播,以远大于传统方式的传播量扩大文化主体的影响力,并为群众提供更多样化、更高质量的服务。然而,受限于现有数字化技术,与群众文化服务有关的网络设施还不够完善,与地方性文化密切相关的数字资源不够丰富,这些问题都阻碍着群众文化服务水平的提升。在新形势下,寻找数字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探究利用数字资源传播群众文化,为群众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迫在眉睫。

一、数字资源建设引领群众文化服务存在的问题

许多文化馆正迎合信息化潮流,建设属于本馆的微信公众号、门户网站等,借助这些平台开展信息化、数字化工作。然而,多数文化馆建设的平台用户量不大,咨询更新速度慢,功能也不健全,具体问题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文化馆和公众接收的信息存在不对称问题,这导致馆方与群众缺乏有效互动。群众表达自己的诉求与想法却难以得到馆方的回应,规范对群众的文化诉求了解也不够全面。其次,文化馆的数字资源分散,在举办大型文化活动时,馆方已有的数字文化资源难以满足活动需求。与此同时,馆方的数字资源尚未体系化,这导致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不同文化馆的资源难以实现共享,各类数据也达不到互通水平,群众使用各类数字化平台的体验感不佳。最后,面向基层群众的数字化文化服务资源相对匮乏,基层群众成为文化服务盲区,文化资源共享共建的福利难以落实到基层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

二、强化数字资源建设引领群众文化服务的实践

(一)打造地方文化品牌

地方文化具有可挖掘性且文化潜能巨大,正因如此,发挥数字资源的作用打造地方文化品牌,利用地方文化丰富数字资源库能促进各地区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首先,文化馆可寻求与当地政府的合作,发挥政府整合智力资源的作用,广泛搜集数字化人才,为当地的数字资源库建设奠定智力基础。同时,文化馆和当地政府在数字资源充足的前提下共同构建群众文化服务示范项目,给群众带来新的文化体验。如利用数字化平台广泛搜集民意,举办以乡土文化为依托的寻根活动。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制作展示乡土文化的互动情景,激发群众了解乡土文化、传承乡土文化的热情。群众只需扫描二维码便可进入虚拟现实世界,了解本地的发展历史、乡土文化,甚至购买本地文化产品。各类数字化的文化服务项目给群众带来新体验,群众了解当地文化的途径更加多样也更加便捷,这便发挥了数字资源的作用,展现了数字传媒的扩大效应,也树立了良好的地方文化品牌形象。

(二)创新探索机制与手段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主题,也是强化数字资源作用,为群众提供良好文化服务的重要路径。文化馆可广泛搜集数据,了解群众的文化需求,利用大数据平台,从不同维度分析群众需求的构成要素,从而为群众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如面向年纪小、处于价值观发展过程中的少儿群体,文化馆可为他们设计游戏小程序,激发他们探究文化的热情,使他们能享受与个人文化水平、接受能力相匹配的文化知识;面向老年群体,为他们举办文化大课堂等活动,给老人提供便捷、简单的文化服务,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使他们能够以群体为单位参与文化活动,感受数字资源带来的便捷之处,融入现代社会之中,为他们创造温馨、和谐的晚年精神文化社区。随着数字化建设的不断完善,数字化文化资源能面向更广阔的受众,这意味数字化资源创新文化服务的形式将更加多样,给群众带来的文化效用也将更加强大。

(三)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

有序的管理能够为提升群众文化服务水平提供保障,尤其是在数字资源扩张,管理难度显著提升的当下,高水平的管理活动将促进群众文化服务质量的迅速提升。首先,文化馆需明确自身职能,构建总分式的管理体系。利用数字化、信息化的服务渠道发布服务信息,优化服务模块;加强对专岗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发挥大数据系统的作用,强化与文化馆日常运营有关的数据统计工作,做到统筹规划与管理。其次,通过总分式的共享行为充实数字资源,广泛搜集具有地方特色的各类文化资源,加强与政府的合作,打造由国家支撑的数字资源共享平台,给群众带来丰富的文化服务。最后,创造性地使用文化服务配送、文化地图等服务项目,为群众提供地区内各文化场馆的基本信息,通过数字化手段发挥不同文化场馆的联动作用,实现区域内文化服务项目的联动;鼓励群众通过数字化平台了解文化讲座、文化汇演等活动信息,发挥文化馆的作用为公众提供文化资源配送服务;利用数字化平台统筹管理当地文化志愿者,解决文化推广人才不足的问题。

综上所述,数字资源已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化馆应当把握数字资源扩展、传播的机遇,寻找创新文化服务内容与方式的契机。加快数字资源与文化服务项目融合的进程,实现服务水平的新跨越,使群众能获得更丰富的文化产品,更高质量的文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