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芬芬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 西宁 810800)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的成本管控建设,是如今我国新时期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建设主要是根据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成本管控现状来发展的,改造成本管控的方式,提高事业单位成本管控,要让全体事业单位人员能够深度了解成本管控的意义,全面提高事业单位员工成本管控的工作能力。
第一,通过降低和控制成本,可以提高事业单位的经营效益,实现利润最大化,成功控制的同时也节约了资金的使用和避免浪费。第二,有助于事业单位全体员工树立成本意识。成本管理不只是单个部门个别人的责任,要全员参与。在生产、经营、销售等活动每一个环节将成本管理落实到位,这也将有助于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第三,通过降低和控制成本,可减价拓销,有助于转换事业单位经营机制。市场经济是瞬息万变、优胜劣汰,只有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事业单位管理制度,增强竞争能力,才不会被市场淘汰。事业单位要生存要发展离不开成本管理,只有内部建立符合自己的成本管理制度才可以让事业单位发展处于不败之地。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之前单一的、传统的成本管控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事业单位发展需要,在现代事业单位中,落后的成本管控方法给企业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首先,由于各种传统管控方法都是比较单一的,各部门之间的联系较少,在事业单位内部只是依靠财务部门的会计账簿、记账凭证、财务报表等数据的成本管理工作,没有对这些数据做出更深层次的处理,不能对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起到指导作用。另外,很多事业单位中都存在成本管控体系不健全的情况,许多事业单位都只是把成本管控工作交给了财务部门,但是财务部门只是对财务数据较为敏感,并没有成本管控的相关经验,只是对财务数据简单的做出运算处理,不能把成本管控的工作安排到位,导致成本管控工作失效。同时,事业单位中还存在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沟通较为缺乏的情况,由于各部门之间互不干涉,各部门相互之间的交流较少,互相的了解程度较低,成本管控工作难以开展。
在事业单位中,由于部门间的职责不清以及职责重合,会出现事业单位成本管控工作职责不清晰的情况,责任无法落实到个人,对成本管控工作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无法找到负责人对相对应的工作做出梳理。成员对于管控工作的不清楚会造成各类管控工作不能具体的执行到位,管控工作只能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到具体的工作中,成本管控不能发挥出其中的功效,各类数据的重复提交会影响管控工作的健康运行,增加数据处理的成本,加重员工的工作量,管控结果的准确性也会因此而受到影响。另外,事业单位的考核机制并不健全,对于员工的考核办法不明确,各项工作的考核标准不够细化,考核细则以及具体的奖惩都不够明确,奖惩程度也没有具体的做出说明,考核机制的作用并不能真正的发挥出来,员工参与到成本管控中的积极性较低,对事业单位管控效率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不利于事业单位成本管控氛围的形成。
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的涉及内容较多,这一工作的落实难度较大,所以面对这样的情况,为了确保这一工作的落实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就应对成本管理与控制制度进行完善。在具体构建完善这一制度过程中,应从管理与控制的内容、管理与控制的规范化流程、具体的标准以及职责等方面入手,进行细致化的规定。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的开展,与事业单位各个部门都有联系,所以在具体的职责划分中,应明确主次职责,明确各部门的配合责任,这样一来,成本管理与控制部门才可以更好地完成自身工作,确保工作质量。
在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各项活动的开展需要的资金较多,而在事业单位的涉及领域日益广泛的情况下,所有的资金累加起来数额十分的客观,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压力较大。在对事业单位众多的资金支出进行分析中可以看出,有小部分的资金支出是不必要的,这些资金被浪费,面对这一实际情况,成本管理与控制部门在实际开展工作过程中,应提高对资金支出管理的重视程度,应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对各项活动所需要的资金进行预测,在其他部门申请活动资金的时候,应进行深入分析,确保资金的支出是合理的,即不存在贪污的情况,也不存在资金浪费的情况。
结语:总而言之,要与时俱进,用发展的眼光和现代化手段结合,对事业单位成本管理持之以恒。成本管控工作是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事业单位要想具备超强的竞争力,就必须花费大气力研究如何有效监控事业单位成本,只有事无巨细,面面俱到的成本管控方式,才能让企业有信心、有能力面对市场的考验和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