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解构主义的智能服装可持续发展研究

2020-12-08 08:29:23任松
魅力中国 2020年49期

任松

(北京服装学院,北京 100020)

一、研究背景

全球化降低了服装的成本,而消费的需求却日新月异的增加,因此纺织服装企业的数量和产能不断地增加,而在这些增长背后,服装产业也面临越来越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我国纺织服装行业每年产生25亿吨废水和其他污染物,纺织服装行业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污染行业。

在此背景之下,服装可持续设计理念被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推崇,它提倡“以人为本”,兼顾消费者需求、环境效益与服装企业发展策略【1】。并且在不同领域下科技的迅猛发展之下,服装设计也被不断地推动向科技领域发展。智能材料的开发研究不断推进人们对智能服装的认识与了解,智能服装将成为下一代人们不可缺失的智能工具【2】。

本文将站在设计师的角度,以解构主义为切入点,探究将可持续设计和智能服装设计结合在一起的方式。

二、解构主义下的可持续智能服装

(一)基于解构主义的可持续服装设计

在1967,“解构主义”首次被提出,强调对现代主义正统原则进行打碎、叠加和重组,其解构的对象是“本质单一化和大一统化”理念,营造一种支离破碎及不确定感【3】。服装的解构主义,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重塑传统服装的结构,不再对原本的设计结构、规则循规蹈矩,更易表达设计师的情感和风格。

将解构主义运用到可持续发展设计中,可采用“减法创意设计”,如Fendi的设计师通过拉链外套的衣片进行分割设计,可随意改变外套的长短,增加使用价值,延长使用周期。或者采用“组装创意设计”,将服装某些部分进行拆卸并重新组装,如将袖子拆卸改装成腰带、围巾等部分,增加使用方式。

(二)智能服装设计

智能服装融合了多领域的科技,比如电子感应元件信息,智能纤维材料等。以基本服装为信息载体,使其能够智能地处理信息。同时在其发展过程中,更应强调产品地人性化,做到真正地“以人为本”【4】。因此设计师应该在智能服装设计的过程中,在保证功能的同时,也应增加产品的设计感,从情感角度吸引消费者。可采用解构的设计方法,提升产品的趣味性,增强产品的设计风格,同时兼顾可持续发展原则。

三、设计方式探究

在智能服装的设计中,融入可持续发展的解构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式探究。

(一)解构风格设计

影响消费者选择闲置一件服装的最主要三个因素为款式(43%)、质量(21%)和版型(13%)。其主要反映出消费者对潮流的追随。而解构的设计方式,会打破传统的结构版型。并且为了满足消费者的日常穿着需求,在款式上会采用被广大消费者接受最广泛的极简设计风格,简约大气且在款式和版型上增添设计感,比如采用自由不规则的分割线,增强美学价值的同时,可创造出多种不同的服装样式,给人创新感。

(二)可变化替换设计

为了增强的趣味性,可选择在贴袋、领子、袖子等部位采用智能面料,如光感面料,变化不同的图案。同时部分分割线可采用拉链缝合的方式,比如袖窿线,领圈线,做成可拆卸的,并且配以不同款式颜色的袖子或领子进行替换,创造不同的款式。

(三)增加功能性设计

服装整体要考虑到人体工学,保证服装的舒适度的同时,减少甚至避免智能面料可能附带的电子元件给人体造成的不舒适感。同时可适当添加智能服装的功能。比如日常通勤外套,在肩背部设计上,可采用自发热面料,并且安装按摩原件,可用蓝牙连接到智能设备上进行发热或者按摩控制,有利于缓解工作疲劳,具有保健功能。

(四)重点磨损部位设计

为了使衣物进行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增加使用周期,可在袖肘,衣服下摆等容易发生磨损部位的面料选择上,尽量根据款式来选择适当的耐磨损面料,也可在这些部位设计为简易可拆卸替换设计。

四、存在的不足

(一)缺乏实验

此设计方法仅为理论上的构想,还应进行大量的面料实验,如可替换设计和智能面料是否能够保证舒适度。采用的自由分割线也应经过数次实验找到最合适的位置、分割方式,比如肩部采用多大面积发热面料才能最高效的利用热量,胸省周围用拉链是否顺滑,是否合体美观等多个问题需要进行实验深化研究。

(二)款式种类太多

目前的智能设计可应用到各种种类的服装当中,比如老年人、儿童定位、检测健康的服装、女性生理期发热的服装、户外智能登山服、智能病号服、可助眠睡衣等等。而每个不同的种类的服装大不相同,需要更细化的设计方案,不能以一概全。

五、结语

目前专门为日常生活所设计的智能服装还比较少,智能科技服装还未真正融入消费者的世界,而此设计构想是以日常服装为基础,进行解构主义设计,贴合大众的日常风格,让智能服装能进一步深入消费者的生活,提升消费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可拆卸替换的设计、可变化的面料等可以增加服装的趣味性以及使用周期,提升可持续性。在此方法发展得更成熟之后,也可运用到旧衣改造的方法里。

同时此方法需要进一步的实验探究,以及分类细化,包括各种智能面料的测试,舒适度测试,要从实验中探究出最符合人体工学的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