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霞
(桓台县融媒体中心,山东 淄博 256400)
在对广播电视语言的文化属性进行分析后,可以得知其具有两个层面的特性。其一是其具备了语言自身的文化属性,这种属性对于后续的精神传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是实质性因素;而另一方面则是我国的广播电视语言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在进行相应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其对于语言的选取可以从全方面满足我国居民对于信息的需求,此外也满足了其自身对于语言所呈现的文化需求。此外,这种需求的供给也具有一定“及时性”以及“延伸性”。因此,从宏观意义中来讲,广播电视语言的使用标着我国的意志与民族的尊严。
由于我国的国有面积非常辽阔,因此我国的居民构成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在少数民族地区,考虑到其与汉族人民拥有不同的特殊性。因此,在进行广播电视信息播报的过程中,需要采用“双语播报机制”[1]。例如先用普通的汉语进行首次播报,在播报完毕后使用相应的少数民族民族语言进行二次播报。同时,为了提升整体的播报性,需要在少数民族语言的翻译中做到“细致化”以及“精准化”。在对少数民族的综合播报中,可以看出,其既显示了我国传统语言的属性,又有效的体现了语言文化的多样性,从而有效提升了少数民族的归属感。
此外,广播电视语言自身也具有必要的“特殊性”以及“直观性”。在信息的传播媒体中,除文字外,语言是最容易被人们所感知的一种文化形式,这种文化形式自身也构成了我国深厚文化的重要平台[2]。同时,在播报中,加入不同的观点可以激发群众不同的意识,在思想传递中其具备无可比拟的优势。例如在广播电视中,为了激发群众的爱国情怀,可以适当加入历史英雄人物事迹,如江姐、李大钊等革命先辈的事迹。在弘扬英雄主义精神的同时也可有效激发群众的爱国主义,起到一举两得的完美效果。此外,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实力的发展,在新媒体迅速发展并崛起的今天,大量的选秀节目应运而生。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不还可以进行娱乐类节目的播报,做到雅俗共赏的效果。
在信息的传播中,不同的传播方式应对了不同层次的民众需求。正如文中所言,作为我国主流信息媒体,其自身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为了保证其综合发展的特性,广播电视语言也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与新媒体技术融合,通过“互联网计算机技术”、“网络连接技术”、“信息通信共享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全面提升自身的实际传播效果。在传统媒体时代,受网络影响,广播电视的传输范围受到了明显的抑制,使其只能成为小众文化存在,无法进行信息传递以及思想共鸣,导致了人们接受信息的“被动性”;而在新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与其做到了高效融合,通过媒体与群众之间的广泛互动,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便利性条件,实现全面性基础。
在广播电视播放的过程中,其自身的文化特性得到了显著加强,并在后续加强的过程中进一步拓宽了平台。通过集中性的平台促进了语言文化的规范建设,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加强[3]。就目前情势来看,广播电视的主要意义与主要功能是保证群众可以及时获取相关的信息,并以此作为基本的媒介,形成自我认知。因此,广播电视具有一定的可信度,这就要求广播电视语言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保证我国传统的深厚文化,同时也需要承载和传播语言的规范。
在我国的综合发展中,通过广播电视语言,促进以及理解相应文化体系的构建,并在构建过程中做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此外,由于我国的广播电视语言是基于传统平台进行播放,因此其具有“一次性”。在文化的传递中,其并不像传统的报纸等文字媒介一样,可以让人们进行反复阅读,通过阅读领会其中的含义。因此,为了保证整体的传输性,需要广播电视语言必须保持一定的规范性,并以此为基本要求,符合观众的基本认知。此外,不同类型的媒体和节目也需要根据其自身特点,在播放过程中通过合理有效的方式进行系统化语言规范。
综上所述,在广播电视语言中,其承担的不仅是信息资讯的传播,同时也是我国对民众的精神、文化等层次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需要通过合理有效的方式加强广播电视语言的文化性和规范性。并通过后续的改进基础全面提升其媒体语言的基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