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兰兰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义乌 322000)
廉者,仄也。本意是厅堂的侧边,窄小的屋子。后引申为清正、节俭、严于律己,杜绝各种形式的腐败现象。腐败是一个世界性、历史性问题,从古自今,任何国家任何朝代,不管是封建社会还是现代社会、不管是实行任何制度、任何形式的国家,腐败都或多或少存在。防范腐败就成为每个国家必须要做的重要工作。具体到高等教育领域中,反腐倡廉也是保障教育事业不断发展进步的重要工作。当前国际局势紧张,科技竞争激烈,推进高等教育领域的反腐廉政,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领域的快速发展,就愈发显得迫在眉睫。
为什么会有腐败产生?
首先,在于人无穷的欲望。至少在目前,社会生产力还无法满足人类的欲望。即使满足了人类某一阶段、某一层次的欲望,人类还会产生新的欲望。因此,只要人有无穷的欲望,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更多的利益便有了最大的心理动机。
第二,存在获取私人利益的可能。如果一件事不存在获得私人利益的可能,则不太可能产生腐败。只要存在利益,就可能存在为了获取这种利益实施腐败的行为。
第三,实施腐败的人。实施腐败的人成为腐败产生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为所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活动都是通过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来实现的。这样的人多半是有权力的“人”。自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后,因国家地域广阔,皇帝只能层层委任官员进行地方治理。治“贪”反腐核心在于治吏成为千古不变的道理。
第四,实施腐败的收益是否大于成本。实施腐败一定要能产生收益,而且收益远高于成本,否则没人愿意冒这个风险。
怎样才能消除腐败?一般来说,做好两个方面:
第一,加强宣传教育。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无可指摘,但人的欲望是无穷的。消除腐败的第一步应该进行全方位的加强宣传教育,从道德层面予以约束人们的欲望。
第二,加强制度建设和法制建设。任何经济社会活动都存在获取私人利益的可能,只能通过制度建设降低、最终消除获取私人利益。进一步通过法制建设增加实施腐败的成本,杜绝一般人的侥幸心理。
首先,要构建具有教育行业特点的价值观念和精神实质。教育以育人为最终目标,人才培养是造福社会和家庭的光彩而神圣的事业,是推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阳光工程。教育者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正确的、高尚的价值观念必须体现在教育人、塑造人的精神层面,以此约束和激励教育者自觉地实施教育行为。反之,则误人子弟、贻害国家和社会。
其次,要明晰教育者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不论是领导干部的重要岗位,具备业务处置权的工作岗位,还是身处教学一线的教书岗位或其他服务岗位,无一例外都要牢固树立廉洁奉公。岗位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教育系统内以师德建设为主要目标。也必须建立一整套与行业特点相适应的行为规范。
再次,要确立教育系统廉政文化的基本内容。建设廉洁的学术队伍反对和遏制学术腐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构筑廉政文化深厚的群众基础。搞好教育事业,不仅需要能力和知识,更需要道德和良心。教育领域只有用这样的观念和认识去指导廉政文化建设,才能使教育领域内的廉政文化建设在一个较高的平台上展开。具体说来,高等学校开展廉政文化建设,要与师德建设校园内各个岗位的职业道德建设、校风建设、学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统一,互相促进要。拓展教育平台,拓宽教育渠道,扩大教育成果,在学校形成一个健康向上的廉政文化氛围。努力保持校园内小环境的纯净。
并且,必须依法治校推进校务公开,为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提供法制环境和制度保障。依法治校,推进校务公开,必然要求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在科学法治的轨道上稳步推进,建立一套与社会政治经济体制和学校发展环境相适应、相配套的廉政行为规则。
最后,还需开展干部培训和经常性的教育活动,提高廉政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干部的教育可采取定期集中培训、廉政会议、举办论坛、中心组学习、参观考察、讨论交流,自学后写出心得体会或研究论文、讲党课等多种教育形式。
总之,推进反腐,推进廉政建设,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既要治理,又要预防。只有将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完善,法制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腐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