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安娜·穆尔诗歌中的自然观及其教学应用

2020-12-08 08:29:23冯青汪劲松
魅力中国 2020年49期

冯青 汪劲松

(湖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0)

墨近现代诗歌是人类文学艺术中的重要部分,玛丽安娜·穆尔的诗歌以其讽刺性的幽默、鲜活而又严谨的描写形式而受到关注,她尊重笔下的每一个描写对象,在诗歌中融入了极为强烈的情感与自然生态意蕴,这也是她的诗歌具有研究价值及教育意义的关键因素。

一、穆尔诗歌的创作背景

穆尔最具有特色和知名度的便是动物诗歌,她用动物的特征与行为来比喻和期望人类世界,所描述的动物有的谨慎却勇敢,有的丑陋却善良。之所以会形成如此有特点的创作风格,从内来讲,是因为穆尔自年幼时期就对生物学感兴趣,不仅阅读过许多有关动物学与自然生态方面的书籍,也经常参观各种国家公园并喜爱观察。而从外来讲,穆尔生活的年代正好是欧美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时期,工业化的推进使得人与自然分隔得越来越开,生态环境污染的危机不断加重,她切身地感受到了严峻的生态问题对人类存续的威胁。同时,动物解放运动、生物中心论、东西方哲学等也影响也影响了穆尔的创作,使她的诗歌自觉地折射出对人与自然、生态保护、生命价值的哲思之美。

二、穆尔诗歌中的自然观

穆尔始终在诗歌中表露着自己对自然和生命的看法,她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是相互对立并依存的,例如她在“The Fish”中写道:“涉过黑玉似的水面。一只鸦蓝色的蚌,不断适应着灰堆;张开又合拢,像一把受伤的扇子。”鱼儿没有海水就难以生存,大海对鱼儿又是充满挑战的,随时能够杀死它们。同时,穆尔还将大海和岩石进行对比:大海虽然养育生命,但也会对生命造成威胁;岩石虽然是冷冰冰的物体,有时又是生命赖以生存的依靠。海水与鱼儿、大海与岩石,相互依存也相互对立,它们共同造就了美丽多彩又充斥危险的海洋世界,就像依存于地球的人类,既能体验到生活的快乐,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也是自然界的主要规律之一。

穆尔在《诗》的结尾写道:“并且能够写出想象的花园,里面有真正的蟾蜍,供人检验,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诗。同时,如果你有一方面要求诗的新鲜原料保持其新鲜,又使它保持真实,你就对诗真感到了兴趣。”蟾蜍在常人的眼里是丑的,却被穆尔当作美的东西写进诗歌,她的目的就是希望改变人们的刻板审美。她对于所有动物的赞美,也体现出了她生命形式多样性的尊重。

创作晚期,穆尔诗歌中的场景多是烟囱林立的工业城市、被污染的农田以及布满黑烟的天空等等。她描绘的这些场景正是在警示人类生态灾难的危险,提倡人们要敬畏自然、珍惜生命、顺应自然、回归本真。

三、穆尔诗歌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生物学作为一门研究生命本质和机理的自然科学,在当今教育体系中的地位逐渐上升,生命教育、环境保护、珍爱生命等等议题总是围绕在人们的身边。穆尔的诗歌作为一种美的文字艺术,融合了许多生物学知识和思想,非常适合运用到生物学课堂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念、引发学生对生物学现象的思考以及引起对自身生命安全的重视。

首先,在讲授具有对立统一性质的生物学知识时可以运用到穆尔的诗歌,比如在高中生物学的“生态系统”板块的教学中,食物链各个位置的生物既是对立关系,又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同时,动物与无机环境的相互作用也同样体现了对立统一的思想和哲学规律。将穆尔的诗歌放在知识点之后进行总结或举例,或者是在课程的结尾作为拓展延伸,都能给常规的生物课带来不一样的特点。

其次,在教授生物多样性的有关内容时,可以将穆尔“引丑入诗”的例子融入课堂,引起学生对生命的多样性与平等权利的反思,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尊重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个人个性特点,从而养成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最后,在人与自然或环境保护相关的教学中,引入穆尔晚期批判工业化污染的诗歌,能有助于学生共情。

四、穆尔诗歌在其它教学中的应用

穆尔的诗歌作为一种具有文学、哲学和生物学三重特色的作品,引入语文教学、道德教育与外国文学或生态环境保护等专题的教学中都能起到巨大作用。其中,语文教学是贯穿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重要学科,外国文学也是使学生了解东西方文化差距的重要教育资源,而穆尔的诗歌中存在大量的比喻手法和意象构建,对她的诗歌进行分析,能使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字分析能力有明显提升,也能够让学生体会穆尔的诗歌传递给出的思想精神。另外,对外国的诗歌进行学习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外国诗歌的创作背景以及西方文化特色,对学生国际视野的培养有益。另外,我国近年来大力提倡生态保护,强调节能减排,对污染型工厂企业进行了全面整改,穆尔的诗歌在进行生态保护宣传教育的主题教学中可以作为例子引出,结合19世纪西方工业污染以及目前我国环境问题的图片资料,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人类发展中对环境的破坏,从而充满爱护环境的使命感。

五、结语

穆尔的诗歌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表达着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的愿望、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她对每一个生命的善待和尊重。她的诗歌值得现代人去学习体会并应用于各科各类教学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