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卓
(郑州师范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在高等师范院校中,声乐专业的主要人才培养目标就是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音乐教师,从而能够加快我国音乐艺术事业的发展速度。为进一步提高声乐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满足国家提出的高质量人才培养要求,像声乐演唱、范唱、训练、舞台实践能力等,都是高师声乐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习惯将歌唱技能和演唱能力作为教学目标,而忽视了舞台表演实践辅导,以及活动组织能力的培养,所以影响其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培育出来的声乐专业人才难以在音乐教育领域中发挥更大价值。据此,高等师范院校应该重视舞台实践教育的不足之处,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学生的舞台实践能力水平,从而使学生在未来可以更好地适应普教音乐教育工作。
所谓实践,指的就是经过实施改造客观对象来满足主观需要的方式,在客观对象世界实现主观目的的一种对象化的活动。所以说声乐实践内涵可以理解为,让声乐专业的学生利用自己学到声乐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在舞台上完成演唱和表演的过程。在高师声乐专业中,舞台实践教学环节的缺失,是长期以来一直都普遍存在的现象。虽然声乐专业学生能够在琴房中进行从容大方的演唱,而且对演唱技巧的掌握与应用也十分熟练,也懂得如何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演唱中,有着较强的歌唱表现力。但是在人多的地方演唱时,表现力发挥就会大打折扣,比如声乐专业经常会举行一些公开演唱活动,不少学生都会因为紧张等原因,难以正常的完成演唱过程。造成这些现状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舞台实践的缺乏,从而不仅不利于学生声乐专业综合素养的提高,也难以让高师完成人才培养目标。
因此在声乐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舞台实践能力的培养迫在眉睫。首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因为从声乐的学科性质来看,声乐可以归纳为表演艺术行列,所以说舞台表演是该专业的重要技能,在学生具备良好的舞台实践能力之后,既可以将声乐的艺术价值充分展现出来,又能够提高自身艺术造诣,从而也能为国家提供充足的声乐艺术人才保障。其次有助于满足社会提出的多元化用人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声乐专业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调查结果显示,从学生的就业需要来看,大部分用人单位在应聘声乐专业人才时,都会在教学、讲课、演唱、表演等方面对人才进行综合考察,对那些只懂声乐理论知识,而无法在台上进行专业演唱表演的人来说,很难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因此高师应该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充分提高学生的舞台实践能力,这样对我国声乐艺术的传承与发扬创新也有着积极意义。
正是因为高师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舞台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舞台实践能力培养现状不乐观的背景下,高师应该积极采取策略来解决现状问题,一方面可以提高声乐专业学生舞台实践的专业性,让其在今后从事教学或者其他工作时能够让更多人认识到声乐艺术的魅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推动我国声乐艺术事业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获得更多认可。
在高等师范院校中,培养学生声乐舞台实践能力时,声乐教师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的专业综合素养水平高低会给人才培养质量带来很大影响。我国教育部强调,对于高等院校中那些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来说,应提高对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视,以满足人才培养需求。所谓双师型教师队伍,指的就是教师既要扎实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拥有很强的实践能力,以及十分丰富的专业教学实践经验,对声乐专业来说,这些正是培养并提高学生舞台实践能力的重要外在因素。但是在很多高师院校中,还普遍存在着教师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扎实,却教学实践应用能力薄弱的现象,因此建立高水准声乐教学师资团队就是提高学生舞台实践能力的基础。首先,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在声乐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舞台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因人而异的教学目标,比如教师可以实施任务教学法,依据每个学生的声乐专业技能掌握情况,来为他们制定符合其学习能力的教学目标,这样可以有效逐步提高学生对舞台实践技能学习的自信心。其次教师应该主动摒弃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对学生的个体主体地位给予重视,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展现学习成果,从而有助于教师发现更多问题,比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在分配学习任务之后要当堂验收,这样学生对舞台技能的掌握情况如何,教师可以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最后,教师应该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因为信息化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提前做好课件,融入图片、音频、视频等元素,这样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也有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像一些舞台展示技巧等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通过视频讲解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吸收,从而对舞台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有积极意义。
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科学,也会对教学效果产生一定影响,因为课程体系会在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发挥导向作用,所以高师给声乐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时应该综合考虑各项因素,比如将学生舞台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融入其中,这样能够更好引起声乐专业学生对提升舞台实践能力的重视,因为不少学生都是将学习声乐理论知识作为目标,那样不利于舞台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在课程体系设置上有所倾向之后,会让学生对舞台实践课程的学习有更多认识。首先,高师应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适当提高实践课程在声乐专业中的占比,这样在学生学习了舞台表演理论知识之后就能尽快进行实践,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声乐综合素养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其次,高师应该建立完善的声乐教学评价机制,通常来说,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所以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十分重要,除了考核学生的理论成绩之外,还应该增加学习潜能、创新能力、学习态度、舞台技巧运用等环节的考核,那样有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舞台实践技能掌握情况,也能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从而在学习舞台实践课程时懂得该如何查漏补缺,对其声乐专业综合素养的提高也有很大帮助。
因为声乐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尤其是培养学生的舞台实践能力时,需要有更多的实践机会来加强练习,所以高师应该为学生创造充足的、有助于提高舞台实践能力的表演机会,那样对学生个人舞台实践能力水平的提高有着积极意义。一方面,高师应该加大对模拟舞台建设的投入力度,为学生搭建专业的声乐表演舞台,从而学生在学习声乐理论知识之后就可以迅速进行舞台表演练习,教师则在旁边进行指导教学,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克服对登上舞台表演的恐惧心理。另一方面,高师为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也会经常举办一些文艺活动,那么就可以将上台表演的机会留给声乐专业的学生,这样学生就有机会在人多的地方进行表演,将掌握的舞台表演技巧用于实践,同时声乐专业素养水平也会有所提高。此外,高师也可以定期举办演唱比赛等活动,这种竞赛性质的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高师也应该邀请一些专业的艺术家进行现场指导,那样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综上所述,因为高师声乐教学中学生舞台实践能力的培养并未取得理想成效,因而造成学生容易对舞台表演产生畏惧心理,不够勇敢和自信,但是声乐专业本身有着很强的实践性,提高学生的舞台实践能力水平,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声乐专业素养提升,也能够为加快我国声乐艺术事业的发展而提供人才保障,据此高师可以通过运用建立高水准声乐教学师资团队、完善声乐教学课程体系、为学生创造舞台实践能力培养机会等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舞台实践技巧的兴趣,并提高学生的表演自信心,将他们培养成既有扎实的声乐理论基础,又有良好实践能力的艺术人才,这样既能全面提升高师人才培养质量,也对我国声乐艺术事业发展有着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