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素清
(河北省衡水市景县广川镇广川中学,河北 衡水 053511)
数学教学要摆脱机械记忆和题海战术的现状,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引领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探究、交流等活动,在丰富多彩的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以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为前提,以教材和生活为基本探究内容,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释疑解难,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教学能激发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接受式教学中,学生只能机械套用公式、被动接受所学知识,毫无乐趣可言,久而久之会丧失学习兴趣。而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通过适当的引导,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勤于探索,学习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深信自己的智慧,从而克服厌学心理,提高学习兴趣。
教师在讲解重难点内容时,往往会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教师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极为厌烦。教师要启发学生思考、发现、想象、探究、验证,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突破了重点,化解了难点,提高了教学效果。
探究式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从网络、报刊上收集文字、图案等信息,致力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在学习《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从网上收集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字母、文字和图案,有学生收集了车标,有学生下载了企业logo,还有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为班报设计报头。他们在收集、整理、应用的过程中,拓展了视野,丰富了知识结构。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最佳途径,通过探究式学习,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在已经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有创新的观点。
探究式教学根植于“以生为本”的理念,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交流、讨论、反思、发现等离不开学生的参与,教师只是起到协调、组织、引导的作用,对学生的活动合理控制,将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
由于初中数学具有系统性,教师要遵循认知规律,采用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探究性问题的设计要具低起点、小坡度、多层次,让学生沿着问题“拾级而上”,逐个突破。
部分教师不论问题是否有价值,难度是否合适,是否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应用能力,而一味采用探究式学习,白白花费了大量课堂时间。探究式材料应具有普及性、发展性、多样性和挑战性,应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教育,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1.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中创设情境。教师以数学史实、名人轶事、数学故事等创设情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中,教者创设情境如下:“唐朝杨埙让两个资格相同、职位相当的候选人解答如下问题,谁先答对提拔谁。‘有人无意中听到强盗在商量如何分配抢来的布匹,若每人分6匹,就余5匹;若每人分7匹,就差8匹,问强盗共有几人?布匹有多少?’”
2.从生活中创设情境。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教师要从生活中挖掘资源,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跃跃欲试,产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如“五星电器销售某种电视,每台进价2500元。据市场调研显示,当售价为2900元时,平均每天能销售8台;而当销售价每降价50元时,平均每天能多售出4台,五星电器想使这种电视销售利润平均每天达到5000元时,每台电视的定价是多少?”
1.在重难点处开展讨论。传统教学中满足于“师讲生听”的模式,生生之间缺乏交流讨论,难以发挥群体的优势。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互动、生生交流的过程,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彼此交换意见、分享成功经验。如后进生往往错误地认为(a-b)2与a2-b2、(a+b)2与a2+b2之间存在相等关系。通过自己的推导、小组的讨论,使他们释疑解惑,了解其中的区别与联系。
2.在开放题处开展讨论。开放题相对于封闭题而言,具有条件不确定、结论不唯一的特点,它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习个体从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出来,获得问题的个性化解答方案。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能从不同的视野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法。
通过对所学问题的回顾反思,使学生的思路逐渐清晰,所学知识更为系统。但学生在解题成功后,往往疏于反思,以致不能达到“解一个题会一类题”的效果。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有什么好的解题方法、存在不足之处、有哪些有价值的发现,这些有益的经验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还能丰富学生的认知结构,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通过变式,能让学生深入理解概念、掌握性质,能激发学生的再创造热情,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总之,探究式教学能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合作意识与交流能力,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