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五指山市通什镇红山中心学校,海南 五指山 572299)
体育课程的开展,旨在不断增强学生体魄,实现强身健体的教育效果。但是在以往的农村小学体育教学规划中,并没有从尊重小学生身心发育规律的视角出发,来组织、规划体育教学内容。农村小学体育课程的开展,通过体育教师引导学生认识、锻炼相关体育项目与体育活动,达到强身健体的最终目的,让小学生真正感受体育运动的乐趣与魅力,从而促使小学生喜欢上体育教学,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种体育活动中来,构建高效的农村小学体育教学。
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不断优化,体育教师作为其中的组织者、主导者,务必要突破传统体育教育观念的桎梏,及时更新体育教学理念,创新体育教学方式。首先,在开展小学体育教学之前,自身要系统性的学习小学相关体育知识,了解、参与各种体育活动,不断充实自身的体育知识储量;其次,针对农村小学体育的特殊性,教师要在课前精心准备体育教学内容,综合考虑农村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学校已有的体育教学资源,制定科学地符合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实情的教学计划;最后,要在课程结束后,及时根据学生的反馈改进、调整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从而提升农校小学体育教学的实效性。
体育教学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一改以往学生被动接受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局面。因此,农村体育教师要注重“以生为本”的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首先,要尊重农村小学生在运动能力、身体素质方面的差异性,开展“靶向性”的小学体育教学,充分调动每个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其次,教师在组织农村小学体育教学时,教学内容必须要从符合农村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角度出发,将学生的日常活动与体育锻炼内容相结合,激发农村小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营造轻松、充满生机的体育教学氛围。
在体育课程开展之前,教师要充分了解农村小学生的体育爱好,根据农村小学生的具体特征做出课程安排,才能调动小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参与欲望,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小学生天性使然,大多活泼好动,思维跳跃,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好奇心,从而注意力被其吸引。因此,教师就可抓住小学生的这一特性组织体育课程活动,组织开展接力比赛,学生可根据自己意愿自行组队,利用小学生的争强好胜的心理,在紧张激烈的体育活动氛围中,让学生体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教师通过对农村小学生心理特点的详细分析,做出合理的体育课程安排,有效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使得农村小学生充分感受体育运动的真正魅力。
在针对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采取多元化、生活化的体育教学手段调动小学生的体育热情。针对低年级的小学生,要采用易于理解地体育教学语言,构建生动、形象、趣味性的低年级体育教学模式。另外,由于低年级小学生自控能力、自律性较差,对单一重复的教学方式往往兴趣缺缺,教师要积极采取多元化的体育教学方式,例如丢沙包这一学生参与性较强的项目,通过竞赛扔的远近或者传统的“打沙包”等活动形式,不仅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的安全性,又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参与兴趣与热情,同时也达到了体育锻炼的最终目的,可谓一举多得。
而生活化体育教学方式则需要从日常生活中寻找体育教学灵感,选择贴合农村小学生实际生活的体育教学项目,能够提升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接受度,便于学生理解。在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设置适量、适度的生活化体育教学项目,能够有效活跃体育教学气氛,提升体育教学实效性。小学生喜欢在课间开展各种小游戏,但是由于课间休息时间有限,经常游戏还没结束就上课了,导致在课堂时间仍觉得意犹未尽。而体育教师则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学生开展他们感兴趣的课间活动,让小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学得开心,玩得尽兴。
受教育体制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始终是我国整体体育教学的薄弱环节。随着全民体育的普及与发展,作为体育教师,要从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观察“以生为本”的体育教育理念,不断创新农村体育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提升广大农村小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参与度与接受度,践行十三五规划中的体育发展指导思想,构建更加高效的农村小学体育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