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道德与法治实效性的对策构建

2020-12-08 13:06刘琳静
魅力中国 2020年24期
关键词:学校德育道德教育实效性

刘琳静

(河北省保定市博野县博野镇中学,河北 保定 071300)

引言

初中生处于人生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所塑造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对其一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还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说:“有知识而无道德,则无以得一生之福祉,而保社会之安宁,未得为无完全之物也。”中学德育所处的地位向我展示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然而,虽然本人是以大学本科阶段的学力对初中生道德教育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仍然在了解和学习的过程当中发现了诸多问题,如传统的德育体系、体制不完善,学校或家长过度强调学科学习重要性存在忽视道德教育重要性,传统德育手段落后,不适应新时期德育需要等。正是基于德育的这些现状,本人从英语课程教学为视角,从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学生本人四个方面探讨提高初中生德育实效性的对策。

一、转变学校德育新途径——提高初中生德育实效性的关键

学校德育一直是初中生德育的主战场,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取得一直是提高初中生德育的关键因素。而转变学校德育的新途径主要表现在三点。首先,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学校德育提供有利环境。充分利用校风、学风、教风、校训、校园意识及校园文化活动等媒介为初中生德育提供学习途径。良好的校园环境文化环境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感化人的心灵、规范人的行为。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转变学校德育新途径的重要内容。在校园环境的建设上,要以学生自愿组织的各种社团和协会为依托,通过校报、广播台、文化长廓、阅报栏定期进行重大活动、大型节日、重要纪念日的宣传展示。其次,转变教师传统说教的教育方式。道德教育是一种特殊的学习过程,是一种价值观的学习,而不是是非的判断,更不是道德知识的记诵。针对不少学校在德育内容上普遍不重视实践、不重视身边德育案例;说教单一,讲授方法陈旧,呆板、不生动,学生参与性、主动性不高等特点,要确实提高学校的德育水平,应该与时俱进,收集并讲授鲜活的案例等。在这方面上,中心城市的一些学校做得比较好。在中学英语教材中,许多课文对话就包含了这些思想内容。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挖掘,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受到这方面的教育。本人强烈建议,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上,大力推广案例教学法。教师在课前要准备一到两个典型的道德案例,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发动学生来参与讨论,用提问对话的方式来启发学生,帮助学生进行道德推理和道德判断。

二、加强家庭德育功能的发挥——提高初中生德育实效性的基础

家庭德育并不是学校德育的补充,而是初中生德育实效性取得的关键因素。在家庭的道德教育中,首先需要的是家庭道德教育观念的转变。许多学生家长都有只要把学生送到学校就什么都不管了的习惯。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初中生良好道德的养成是离不开家庭德育的,而家庭德育中父母的道德水平直接影响到初中生的传统道德养成。本人认为家庭道德教育观念的转变是以父母以及家庭成员充分意识到家庭德育功能发挥的重要性为前提,本人就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在某学校见习实践的过程中与部分学习散漫,思想相对较落后的学生沟通并且发现,他们的一些不良习惯如逃课打麻将,翻墙上网吧等等,多数是因为父母经常在家里邀请亲朋友好友打麻将或是家长长时间对孩子不闻不问而养成的。抽烟,喝酒等也是从父母身上模仿而来的。其次,家长要及时与学校相关德育工作者沟通,交流学生的近况,包括思想和学习方面。加强家庭德育功能的发挥另外一点就是家长要及时反馈学生在离校后的表现,同时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综述表现情况,初中生德育实效性的取得离不开强有力的家庭德育的支撑,良好的家庭德育氛围、手段与途径是提高初中生德育的基础。

三、完善学生为主体的德育教育内容——提高初中德育实效性的保障

真正的教育必须内化为学生自身的品德,德育的任务就是把社会的道德内化为学生的品德。学生品德形成是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结果。由小学到初中过渡的阶段,学生开始反感教师硬性约束,这也限制那也限制容易造成学生逆反心理。这个时期的学生想与成人平起平坐,不愿意听别人的指责,愿意自己思考、自己分析。因此德育工作者要抓住有利时机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进行自我约束,经过刻苦锻炼,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培养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本人认为,提高初中生德育实效性的保障只能从学生本人身上挖掘,本人在以往学生时代听老师上课和如今走上讲台的时候都发现把选择权交给学生,在德育方面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这是实践的结果。如,本人认为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按照“三个三”的德育新体系进行德育教育,即:让学生寻找自身“三”个光芒点,让学生自己知道自己的优点,肯定优势,树立信心;自立“三”个学习榜样,可以是同学、父母、老师、伟人等,让他们做有准绳,学有目标;自定“三”项承诺,让学生了解自我要负责任,培养学生诚信意识。宗旨就是让学生做到“认识自我、肯定自我、超越自我”,充分体现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

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初中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应该贯穿其成长发展的全过程,因此,要增强道德教育的系统性,抓好总体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初中生开展循序渐进的道德教育。初中生的道德发展受到环境的影响比较大,家庭、社会、学校都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形成负有责任,因此,“四位一体”模式是切实提高初中生德育实效性的有效策略,本文较为系统的以这四个方面为主要内容,对如何提高初中生的德育实效性进行了探讨。

猜你喜欢
学校德育道德教育实效性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探究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学校德育功能定位的误解及澄清
庞学光:深化学校道德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