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波
(山东潍坊安丘市青云学府,山东 潍坊 262100)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不断推进,高考制度也积极进行了改革,对于学生应用能力的考察越来越重视。数学是一门研究客观世界的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的学科,存在着抽象化、严谨性等特点,不过其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熟练应用自身所学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也可以说是解题能力。不过就当前情况来看,在高考压力下,高二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往往都是应用题海战术组织开展教学,在这种背景下,学生大都是死记硬背,题目稍微一变动,便不知道从何下手,这样对于学生未来发展极为不利。就这一方面来说,加强如何培养高中学生解题能力培养探究意义重大,具体分析如下。
就高二数学教学情况来看,学生解题能力还需进一步的加强,并且存在一系列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就高中数学教学特点来看,主要教学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而解题能力便是其中的一种。不过就具体情况来看,很多高二数学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往往会围绕着考点设置一些典型题目,然后让学生死记硬背[1]。同时,会让学生大量的刷题、背题,在这种方法下,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不过稍微遇见综合知识强,或者是有变动的题目,学生便不知道从何下手,对于学生未来发展极为不利。
就高二数学教学来看,存在着很多抽象化的知识,学生学习理解起来很吃力,所以很多学生都反应高中数学课程知识难度大,从而产生畏难情绪。部分学生虽然对数学学习很重视,不过因为缺乏有效的解题方法,再加上教师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解题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积极性和探索精神严重不足,稍微遇见难一点的题目就直接放弃,等待教师的解答。
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要求高二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帮助学生进行解题素材的积累。具体可以应用创新整合的方式,将优质的教学内容合理转变成为学生的解题策略,切实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2]。同时,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之后在着手解题,并将自己比较擅长的知识详细记录下来,为解题能力的发展提供助力。之前,学生知识通过习题与课文了解数学知识,不过随着网络教学资源的出现,学生的选择性更加的多,而且还为数学题目的解题提供了更多的方案。
例如在高次不等式解法问题上,一般需要学生不等式解答完之后,在坐标轴上表示解题,这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方法,不过并不是最优的方法。高二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合理进行不等式的转化,得出相应的解集,并逐渐内化成为自己的知识,最终实现解题策略的掌握。
在高二数学教学中,观察对于学生而言也是十分重要,很多学生在数学解题中,就是因为没能仔细观察而出错。针对此,要求高二数学教师在学生解题能力培养中,注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以便为接下来的准确解题做铺垫。
例如在“如果直线与某一平面平行,那平面中的所有直线是不是都和这一直线平行呢?”这一问题解答过程中,教师便可以让学生在问题解答之前,观察一些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并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演示。如将一支铅笔放在桌面上,并与桌面保持平行,然后将另一只竹签放在桌面上,引导学生对这一现象进行观察。通过这种方式,必定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促使学生解题能力更进一步的发展。
就高二数学教材来说,其中存在的例题都是经过教育专家的反复论证,有着很好的典型,往往可以准确抓住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误区与盲点,而且对于学生的解题能力培养也有着很大的作用。因此,高二数学教师应该紧紧抓住这一点,合理应用数学例题,以便促使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推动学生思维发散。
例如在:2 <|6x-1|<12 这一不等式解答中,教师便可以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数学思维,应用多种方法进行该不等式的解题[3]。在这种背景下,学生必定能够积极参与,并且采用各种方式如类推法、转化法等进行解答,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可以很好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而且解题能力也能得到有效发展。
总而言之,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依旧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等相关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未来发展极为不利。针对此,要求高二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清楚认识到这一点,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和方式,有意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为学生即将步入高三奠定扎实的基础,促使高二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