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
(贵州省贵阳市第九中学,贵州 贵阳 550002)
当前时代与社会环境条件下,教师必须要具备良好的信息化技术素养,要能够将信息化技术有效地应用、整合于课堂教学,借助信息化技术的优势,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成长与发展。
首先,借助信息技术能够显著提升高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因为信息化技术在课堂当中的应用形式新颖,和传统教学存在很大的差异,这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中来,减轻教师教学压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
其次,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因为信息化技术具有非常强的信息收集、表现能力,且表现方式直观、丰富、多样,这有助于降低教学的抽象性,使学生更容易形成主观认知。
最后,借助信息技术可以显著推动高中语文教学信息化发展。信息化教学是我国教育教学事业的一个宏观发展方向,国家相关的教育教学要求也指出,要实现信息化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是对信息化教学的实际践行,能切实推动高中教育教学的信息化发展。
学生是否具有学习兴趣,直接关系着他们在学习过程当中的注意力投入和能动性发挥,如果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其注意力就会大幅度下降,容易分心,能动性也得不到全面的发挥,这样一来课堂教学的效率、质量都会受到极大的限制。要想发挥出信息化技术在学校教学中的优势,科学地推进信息化课堂教学,教师可以首先尝试利用信息化技术设置课堂导入,以此激发学生的主观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课堂教学中,如果一开课教师直接让学生翻开课本,切入课文教学,肯定就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并给学生带来一定的身心压力,这是不利于课堂教学推进的。为此,教师可以在课堂的导入阶段,利用信息化技术,为学生展示相关视频、图片,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勾起学生自身的联想和情感,并产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学习欲望,想要一探究竟课文当中的描述是怎样的,进而积极、主动地投入教学,保证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推进。
在学校的信息化课堂教学改进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创设课堂教学情景,引入情景教学法,以此来增强学生对教学的融入感,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获得更加深刻、主观的学习体验,提高教学成效。因为信息化技术具有非常强的展示能力和情景模拟能力,利用信息化技术来创设教学情景是非常方便、快捷的,可以大幅度减少教师的相关准备工作,不用再去动手准备实际的情景、道具,只需要应用到信息化技术的音、画展示能力即可,而且可以重复、多次地使用,如果教学要求有变,调整起来也非常快速。在实际的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想通过课文文字性的教学和讲述,就让学生真正认识和理解相关知识,肯定是不太现实的,学生学习过后即使能够背诵出原文,也并不代表他们真正就知晓了相关的知识,因为文字性的描述会让他们感到非常的抽象。为此,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的虚拟现实技术,在课堂教学当中,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景,然后通过不断的拉近和角度变化,来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相关知识,使其形成主观、深入的学习认知,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成效。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他们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思考、操作和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应当合理地组织他们进行合作学习,使他们在合作学习当中,通过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探讨,对彼此产生积极的影响,相互取长补短,实现共同的发展、进步。在教学当中,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是相当必要的,不过其前提是需要学生得到有效的引导,这种引导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来实现。在《我有一个梦想》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尝试利用信息化技术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教师提前收集有关种族压迫、劫难、歧视等方面的资料,并制作成PPT 课件,为学生做一次相对详细的讲解,在学生了解到了相关信息之后,教师再以此为引导,让学生基于PPT 课件所讲述的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尝试解读马丁·路德·金演讲稿《我有一个梦想》的深层社会含义、社会价值,探讨这篇演讲的重要性。合作学习中,所有学生都可以自由地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存在异议的地方,小组学生一起讨论,最后达成一致意见,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收获与成长、发展就会更加的显著。
总之,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融合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教师应尽可能提升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加强课堂教学与信息化技术之间的融合、探讨及实践,对现阶段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科学有效、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来推动高中语文信息化教学。借助信息技术促使高中语文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得以提升,从而促进学生实现更好学习、成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