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露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在建设现代化社会的价值领域诉求,也是确保社会与经济平稳、持续发展、健康和谐的重要途径,实践与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各大高校基层开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的文化建设,让大学生们长期在其中耳濡目染,接受熏陶,由此看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是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发展的必要途径。
目前,面对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思想多样化的新形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大背景下引伸出的文化,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本课题组在所在院校进行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及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培养现状调查”调研,从收集的数据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校园相融合,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和学生都认为精神文化是最重要的载体;更多的学生认为加强学校教育是学校培养与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途径,而教师则认为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和加强典型的引导示范是一个不错的方式。
大部分高校成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表示有必要且有意义,认为高校应承担起文化育人的责任,在校园文化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唤起当代学生独立自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格与道德追求,让他们更好地打造自我,为国家、为社会的建设作贡献。
师生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与高校进行融合建设时尚缺乏较强地吸引力、亲和力和感召力,部分高校并未深入研究师生的需求特点,不善于使用符合师生尤其是当代大学生语言特点和接受信息的习惯来扩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从而导致一些师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校园文化相融合的关注度较低。校园文化活动的互动性不强,学生的呼声和需求很难充分表达,而且一些学校职能部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的工作意识不足,浑然一体的工作联动协调体系没有形成,使师生参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不高。
虽然近些年来,全国各地很多高校都力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但融入形式较为单一,师生意见的不统一等等一系列因素使得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网络文化等都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难以被全体师生重视的根本原因。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的方式太过陈旧,丝毫没有创新意识。“照搬照挪”的形式主义运用在行为文化活动中,在学生眼里难免失去了内涵,没有探索精神的活动就好似失去了提线的木偶,效果自然可想而知。另外,“融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此期间,活动基本是由学生全权主导,而学生的身份限制导致了活动数量虽多但内容不精的情况,人力物力也得不到长期的保证,凡此种种,自然难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很好地融入高校。
(一)高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教育上使用较为简单、粗糙的教学方式,使部分高校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不透彻,认识趋于表面化。调研数据显示,有12.86%左右学生群体认为自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太了解。在教师群体中,也有着小部分有这样的情况。对此,高校应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创新和改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防止教育方式僵化和过于形式主义,从而提高高校大学生吸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效率。
(二)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其在引导建设时意义一般甚至没什么意义的选项仍然有不少人选择。高校应加强对社会核心价值观引导带领校园文化方面的重视,以建设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在师生中尽快形成普遍共识,加深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文化建设引领作用的认识。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文化建设过程中的践行效果不明显。不少师生认为效果很一般甚至觉得没有效果。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不断以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充实校园文化内涵,探索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形式,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的效果。
(四)高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存在着不小的难度。学校、教师和学生需要共同的努力,合力推进。在学校方面,要深入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先进典范的引领示范,鼓励师生主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在教师方面,要加强师德建设、明确德育教学目的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际生活中得到真切的运用,最大程度上切合贴近学生的心里想法和实际需求,注意一名老师的行为对学生们的影响;在学生方面,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知识学习,积极投身校园文化建设中,注重实践,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对其的理解和认同,在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校园文化建设中,形式主义较重、思想性缺乏、吸引力不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在这方面高校应不断创新培育方法,并与本校实际情况相结合,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与方法,吸引学生了解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提升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同时加强学生的基础理念认知,鼓励学生多从自身出发,踊跃主动了解、参加校园活动、社会实践和接受其他有利于实践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在实践中感受其力量,以行促知。
(六)无论处于什么时期的高校,制度都是促进大学社会化并维护大学健康发展的基本规则体系,它的存在平衡着大学与大学、政府、社会间的种种关系,也直接的提高了大学高校的管理水平,我国亦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以“完善中国特色教学”为主要目标。因此想要促进社会核心价值观,高校方面就要不断的完善制度,依法保障教职工与学生的民主权利,让制度保障自由的同时,坚定正确的学术研究方向,促进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与理念创新,进一步夯实高校的制度基石。凝结各方力量,结合高校自身历史与专业特点,彰显个性特色,向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建设的目标而共同努力。
在目前的时代背景中,高校文化建设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家、对学校和对个人都是有着重大意义的。不过在其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建设者不断改善和创新,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直观地融入校园文化,同时让高校学生更好地培育和践行。对高校校园来说,能够营造乐观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创建融洽校园,带领师生创建正确的三观,从而达成高校对于高素质高质量的培育人才方针;对日后高校学生在校生活以及走出校园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把其作为引导的思想,唤起有志学生对于独立自主的人格与道德追求,更好地让学生改造自我,以及能够全面提升师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国家、为社会的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树立起夯实的后盾。本文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高校文化建设研究尚浅,不足之处还望广大读者海涵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