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绥阳县旺草镇旺草小学,贵州 遵义 563304)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了保证课堂纪律,往往限制学生得一些行为,比如要求他们不能说话,不能乱动等。这种做法不仅集中不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不利于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阻碍了学生走进音乐的世界。在新课程的推进下,音乐课更加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教师也注重采用多样化教学去开展新式教学。达尔克罗斯的“体态律动教学法”更适应于新式教学,它非常注重锻炼学生的听觉、视觉,动觉与情感思维,旨在培养学生的韵律感。
(一)体态律动重视学生对音乐韵律的感知与体验,也能训练学生的敏锐度,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学生可以把身体当作情感的载体,当听到音乐后内心产生的情感都可以通过身体的律动表现出来,慢慢走入音乐的世界;
(二)体态律动具有具体化、形象化的表现形式,有利于小学生认知音乐的规律和特点,充分感受到乐感的节奏美;
(三)大部分小学生性格活泼、表现得好动,在以往的课堂里小学生难以集中精神上课。体态律动的应用为音乐课增添了活力、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形式,
有利于培养小学生欣赏音乐和感知音乐的能力,从而增加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一)小学生生性活泼,他们往往在课堂中会产生不自发的行为,这种习惯一般会为课堂环境带来麻烦,因此教师为了保证课堂质量和教学效果从而采取强制手段,比如不可以讲话、不可以乱动等,这虽然提高了课堂纪律,但是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主动发挥创造性的可能,另外也让课堂氛围异常压抑。
(二)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及时创新教学手段,教学模式仍旧单一,这是每个音乐教师必须要重视的问题。如果继续忽略这个问题,则难以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也不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与互动。
(一)把体态律动带进音乐课堂中
律动是每个人的本性,当一个人听到音乐时,身体会不由自主的随着节拍而晃动。另一方面音乐最主要的是靠感知,因此人的听觉则可以用来感知音乐的魅力。体态律动则是以听觉为基础,随着音乐的节拍,把身体当作乐器,通过一系列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因此,把体态律动教学法运用到小学音乐课堂中,是一件非常明智的决定。因为体态律动,可以更好的吸引小学生进入音乐课堂,而且能焕发他们内心最纯挚的情感,而且也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渴望与理解。音乐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运用肢体语言来表达音乐情感,可以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不仅带动了课堂气氛,还增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体验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体态律动更有利于学生了解音乐
音乐是人类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法。小学音乐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抽象性,例如音符、节奏、不同的声调等。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加入体态律动,可以将抽象的音乐知识具体化,使小学生较为直观的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体态律动增添了小学音乐课堂的浓厚的趣味性,使得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能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促使小学生更好的掌握音乐知识,以此来培养更加优秀的音乐素养。
(三)创新音乐教学
传统课堂上教师为了阻止学生扰乱课堂纪律都会制定一些相关的课堂规定,这些规定极大的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效果也往往背道而驰,更不要讲学生能完全集中注意力去听讲。这种“灌输式”教学法早已不适应现代课堂,新式课堂更要求突出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因此音乐教师要把学生带入进课堂中,让他们把握课堂的节奏,发挥自己的思考能力与主动性,充分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例如在《歌声与微笑》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组,鼓励每组学生在演唱时要带入不同的肢体语言。歌中重点强调了微笑,因此学生凭借自己对歌词的理解在进行表演时也可以加入适当的微笑。由于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所以每个人对微笑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肢体语言也有差异,教师应对学生们给予充分的鼓励、表扬与肯定。
体态律动对于音乐教学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它让大多数教育者明白不能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细胞。此外,体态律动不仅能引导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还能使学生更好的融入进音乐课堂,充分感受音乐带来的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因此体态律动进入小学音乐课堂,不失为增加学生活力的一种好方法。体态律动教学法只有受到重视,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真正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