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全面推进课程教学改革

2020-12-08 11:08
魅力中国 2020年12期
关键词:根本任务树人立德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教师用笔耕耘、用语言播种、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只求付出不求回报。 说无私吧,太老套了,用自己的话说就是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这是一种精神,支撑这种精神的就应该是这种高尚的师德吧! 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立德树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一)是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开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形成符合教育和人才成长规律的课堂与实践教育教学方法,建立健全综合协调、充满活力的育人体制机制,将“课程思政”落实于无形之中,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获得感,使学生在技术技能水平得到提升的同时,增强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是适应教育内涵发展,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二)是系统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

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程,课程、教师、学生及制度环境因素,均复杂多样化,导致课程改革难易不一、效果不一。课程复杂多样,比如对于高职教育而言,有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岗位技能课、职业拓展课等,尤其还存在较高比例的实践课程。教师复杂多样,比如有刚踏上讲台的新教师,也有已经有丰富执教经验的老教师;有些教师具备较扎实的专业理论,有些教师则有着较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有些教师善于创新,专研教学理论,对课程教学改革有着较为饱满的热情,有些教师则乐于常规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能够积极主动地实施课程教学改革;学生复杂多样,表现为生源结构复杂,学生个性化需求多样,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更高的挑战。

(三)是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立德树人和课程改革的实施主体是教师,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是关键。项目的研究和实践,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建立激励机制,促使教师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接受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主动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认真进行学情分析,针对性地进行课程重构,对照样板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细化教学组织实施流程,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开展课程改革专题研讨交流。因而,通过项目研究,使课程教学改革得到全面有效推进,使更多的教师参与到课程教学改革中,是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立德树人与课程教学改革现状

(一)现有的管理制度与改革创新需求不相适应

目前,各高校的教学管理制度仍然是按照传统的以教师完整、系统地传授知识为主要出发点而设计的,对教师教学进度的安排、教学计划的设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师须按照教学进度执行教学计划,并接受教学管理部门的检查,以此考核教师的教学纪律。这种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进度安排及相应的教学管控与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是不相适应的。以学生的学为核心的课堂要求学生学会,而不是教师教完教学计划的内容。而在复杂生源结构背景下,教学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不确定性。从目前制度设计的角度看,现有的教学管理模式,使教师优先考虑如何完成教学计划,而不是使学生如何学会,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二)传统的教学理念与立德树人需求不相适应

长期以来,高职课堂教学以技术技能培养为重心,教育教学活动侧重于知识的灌输与技能的传授,学业成绩的测评同样也只关注学生对客观知识、概念和技能的获得。对道德基础、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等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未能得到很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被重视甚至被忽视,学生成为被“灌溉”的容器,这种教育现象与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是极不适应的。

(三)单一的教学设计与复杂生源结构不相适应

教学设计按照某种已经规划完善、固定的教学流程,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模式,它能够适用于不同层次和应用于不同领域,便于操作,强调精确的教学目标,追求传授既定的知识,讲究系统有序的教学设计过程,推崇总结性评价,但是忽视了教学活动的情境的不确定性,及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化需求,忽视了教师的创造性和灵活性。在此情景下,本应是学习主体的学生,却是知识的受体,对学习过程、学习内容以及学习形式都缺乏选择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加工仅限于记忆与再现,整个学习过程投入不足,更不会产生新的思维成果,残酷的扼杀了个体的创造性与发展性,与复杂的生源结构不相适应。

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全面推进课程教学改革

(一)正确的政治观念是立德树人的根本

所谓政治观念,就是关于办学方向的把握和教育方针的认识。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要围绕“办人民满意的学校”这个目标思考问题,以“核心价值观”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四有”新人为宗旨,进一步解放思想,认清新世纪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需要,充分树立新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和发展观,自觉把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与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联系起来,增强整体观念和大局意识,培养学生健康成长。

(二)为人师表是立德树人的核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不仅在经济发展上将上一个新台阶,而且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上更将跃上一个新高度。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担负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责任。 “教育者先受教育”。 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为人师表的水平,才能胜任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否则,只要求学生,而自己又不身体力行,学生就认为这样的老师言行不一,出尔反尔而不可信赖。 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正说明这个道理。

(三)重构课程教学内容,突出育人元素

课程教学内容的重构,重点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是育人元素的挖掘与育人理念的融入,将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潜移默化地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其次是按照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将课程内容的编排围绕实践展开,按照“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逻辑进行编排。即课程教学内容的重构,一方面服务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另一方面服务于课程教学改革,使课堂教学便于开展,使学生对技术技能便于掌握。

四、建立质量保障体系,确保育人与改革实效

(一)优化制度建设,全面激发改革活力

优化学校层面的相关制度,进一步明确育人实效及改革实效考核指标,并纳入年终评价教学院部及教师的考核体系;建立教师技能竞赛制,形成争相改革新局面;推进职称评审制度改革,提高教学成果及育人实效所占权重。

完善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实施常态化多角度全方位的评课制度;推进课程团队负责制,保证课程定位的相对稳定性,鼓励教师主动开发课程资源,进行课程优质资源的积累和沉淀;细化课时酬金分配及二次分配方案,将酬金分配向积极改革、并取得一定实效的课程或团队倾斜;同时,在确保教学秩序及规范的前提下,给于教师教学改革的容错空间,使教师敢于改革。

(二)制定指导性标准文件,提升改革创新能力

按照专业特点、课程类型,分别制定课程教学改革指导性标准文件,具体包括学情分析标准,课程内容重构标准,课程整体设计标准,课堂教学设计标准等。所有标准均有明确要求,及规定的主体内容框架,保证规范性,同时容许教师进行必要的增加与调整,兼顾灵活性;对每项内容,有如何实施的指导性阐述,保证教师能够按照标准,完成对应的内容设计。

打造一批教学改革的示范样板课程,并推向全校进行展示交流。通过网络或直接聘请专家,定期开展教学改革专题培训和指导,将教研活动及集体备课落到实处,针对教学改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题研讨。

(三)推进智慧课堂应用,课程数据采集全程化

全面推进智慧课堂建设与应用,对课程标准、课程整体设计、教案、计划、课堂教学设计、过程评价等教学文件及资料,教学实施过程,全部进行数据采集,并对数据实时化分析汇总。实现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有平台,过程有监控,效果有分析,育人有保障。

结束语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授者,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道德基因的转接者。我们将继续发扬“拼搏、科学、务实、创新、协作、奉献”的精神,贯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宗旨,坚持走“严格管理立校,教育科研兴校”之路。

猜你喜欢
根本任务树人立德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德育六义: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机制研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