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本溪市第二高级中学,辽宁 本溪 117000)
高中语文实践教学既可以让学生通过理解语文知识,又可以在语文写作中融入国学经典,两者相辅相成,统一于高中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举办各种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运用各种新技术和新形式来增强课堂互动和师生交流,从而调节高中生的学习节奏,促进其学习质量的提升。
在语文知识的学习当中,课堂氛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课堂的氛围是沉闷枯燥的,学生将很难有兴趣投入到这样的学习当中,教师的教学热情也不高,长期这样下去只会造成越来越严重的破坏。如果一个课堂的氛围是积极向上、充满人文色彩,学生将会非常热爱这样的课堂,他们也会积极地与老师沟通交流,充分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意见,促进课堂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下去。因此在高中语文创新教学方法当中首先就是要丰富课堂。这要要求老师将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在教学当中充当一定的引导者即可。教师要放低自身的姿态,要认清自己与学生是平等的地位,消除学生内心对老师的隔阂,打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语文教学当中可以打造出浓浓的语文风气,在教室里可以张贴一些与语文相关的古诗词、名人名画等。定期开展语文座谈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接受语文知识的熏陶,培养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创新活力。
目前教育对学生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升华,不止是教育学生学会一些基础知识,丰富他们的文化底蕴。还是为了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涵养,使他们的认知和三观更加成熟。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达到这样的要求,也无法给与学生较高的收获。升华高中语文创新教学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要做好课堂上重要的引导者,创建良好的语文教学氛围,带领学生多参与到语文实践当中,还要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要引导学生敢于质疑,要有充分的想象空间,敢于发出不同的声音,促进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进行,也更好的提高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
都说这个社会比较浮躁,这也表现在学生当中,很多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常常表现出一目十行、走马观花的特点,阅读速度是提升了,但是效率却下降了,他们在读完文章之后很难形成对文章中心思想的认知,甚至会忘掉文章的大部分内容,忽视作者所想要表达出来的思想情感。读者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实则是通过书本与作者对话,应该平心静气,对作者的语言仔细思考,进而实现在心灵上的沟通,从而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这样做才不愧于作者将思想付诸于文章的深意。高中阶段的学生思想几乎已经成熟,他们在学习当中具备自己的思想和意识,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充分的领略书中的“黄金屋”和“颜如玉”,将文字所表达出来的思想充分吸收,成为自己成长道路上有价值的借鉴,实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目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强化自己的文章感知能力,要以自身的经历和视野提出自己所感兴趣的问题,在文章当中深入探究思考,进而使得文章的阅读更有价值。将自己在文章阅读后的感受进行迁移,帮助理解和阅读其他文章也是极好的。老师在阅读课堂上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提出疑问,将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全班讨论,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可以真正的融入到文章阅读之中。
经典阅读,除了要熟悉内容,积累素材,更要通过深入的关照与理解来习得经典作品的写作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国学经典作品,认真剖析文本结构,熟悉作者的常用技法,并努力通过仿写来掌握经典文本的写作方法。如高中语文必修二的单元写作主题是写景。教师在安排的过程中应启发学生运用国学经典作品中常见的情景结合思维,移情于景,以景写情,以一样的景写不一样的情,这样就能使文章更加丰满。在具体写作中,学生还可以借鉴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或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的经典名句来为文章增彩。
课下作业是对学生课上学习效果的有效检验,通过布置课下作业,学生课上学习中的一些不足与问题很快会暴露出来,有利于教师针对某一类问题进行查漏补缺。考虑到部分高中学生的语文基础不够扎实,导致在写作过程中无从下笔,写作能力的提升速度较为缓慢,我们就可以根据这种情况布置一些生活化的作文题目,引导学生开展写作活动。现阶段社会上有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学生在生活的过程中也会接触到或者看到,针对这些问题如“公共设施的保护”、“环境污染与生活的关系”等,都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真实感受写下来,促进他们写作能力的提升。也可以引导他们多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去感受社会环境以及社会温情的力量,使他们在增进自身感受的同时提升自身的语文学习能力。此外,学生对于语文课本中一些诗歌的鉴赏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我们可以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创作出属于自己的诗歌作品,在提升他们课文理解能力的基础上促进自身文化修养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实践性给语文教学课堂提供了许多不同的教学思路,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各方面的教学手段入手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挖掘语文学科的乐趣,促进自身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