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工匠精神”融入城轨供电维护专业建设途径

2020-12-08 12:28
魅力中国 2020年23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工匠供电

(青岛市技师学院,山东 青岛 266000)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我们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必然要求。社会各行各业需要工匠精神,那么学校教育应从源头着手,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重视“工匠精神”的培养,培养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劳动者。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一般是指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即既有高超的技艺和精湛的技能,还有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其内涵包括精益求精、严谨、耐心、专注、坚持、敬业等。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迅猛发展,轨道供电专业人员呈现较大的人才缺口。对于城轨供电专业人才主要服务于企业一线,从事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系统的变电站运行、变电站设备检修、接触网施工和检修等工作,应具备变配电所运行、检修、故障处理能力,具有专业素养和职业发展能力。

供电维护人员虽然有别于传统的制造行业,但对工匠精神的内涵要求是一样的。工作人员现场危险性较高,要求工作细化、量化、标准化;员工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专注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领域。加强对学生“工匠精神”的教育,有利于城轨企业的岗位需求,更好地实现毕业生与职业人的角色转换。

二、“工匠精神”培养途径

(一)“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学是“工匠精神”培养的主阵地

“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学使学生通过对技术(或服务)工作的任务、过程和环境所进行的整体化感悟和反思,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的统一,是“工匠精神”培养的主阵地。

我院在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团队深入青岛地铁、青岛供电公司等企业深入调研、分析供电维护专业主要从事的变电检修工与接触网工的专业岗位价值理念、知识水平、专业技能、沟通与能力要求等,总结所应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与职业技能,并设计学生所应具备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课程。

教学中采用多元化和人性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微课等精品课程的学习、翻转课堂法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习等,促进信息技术融入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的各个环节中。学生在完成一体化课程的具体工作时,在“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的过程中通过城轨变电检修工、接触轨工真实的职业情境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提升综合职业能力,使学生真正领会“工匠精神”的内涵,认识到它的意义,并最终将“工匠精神”作为自己的职业追求。

(二)“校企合作”是培养“工匠精神”的有力保障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由此双方实现互补式双赢发展的局面,改变“校热企冷”等问题,发挥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双主体作用,可促进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培养“工匠精神”的有力保障。

我院供电维护专业与青岛地铁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建立“136”的人才培养策略,主要为1 个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目标;3 层组织保障—以学院领导、课程指导专家、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指导层,以教务处和二级学院领导组成的组织层,以各课改教研室教师和企业实践专家组成的实施层;6 项具体工作—校企共建课程体系、共建师资队伍、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培养学生、共建教学资源、共建评价体系,全面深入地开展校企合作,构建融校内外教学实践、企业顶岗实习于一体的“立体化”人才培养环境,推动技能人才培养。

学生在实际生产实习过程中体会到生产工艺、工作流程任一工作环节的失误都造成不合格产品或安全事故,要建立“零缺陷”的质量管理理念;通过邀请企业专家来我院进行企业文化、专业知识、优秀员工事迹的讲述,有利于学生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明确职业发展,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培养与塑造。校企间的互动交流,学生自入学起就感受到榜样的力量,树立起对职业的敬畏、对产品负责的态度,工作更加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

(三)“专业文化建设”是培养“工匠精神”的隐形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本专业在青岛市技师学院“三全”育人,以“海纳百川、工育匠心”为统领,将“安全、质量、文明”作为供电维护专业文化核心,加强践行“工匠精神”培养,使“专业文化建设”成为“工匠精神”培养的隐形动力。

学校在教师、行政、后勤各岗位全员加强师德建设,发挥其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注重“四有教师”(即有理想信念、有扎实知识、有过硬的技能、有仁爱之心)的师资素质建设。教师的言传身教激励学生对技术技能、工作信念的追求,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职业人。

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园文化建设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坚定技能人才信念,实训室内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章上墙,形成“重安全、守纪律、重技能、求发展”的职业理念;在实训室走廊布置技能大赛获奖选手的成长经历,激励同学奋发向上,宣传他们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在寝室、校园内运用经典励志的企业标语宣扬企业的工匠精神。;

根据专业特点,深化思政教育,巩固职业技能、训练人际沟通技巧、团队合作等职业素养,开设“职商”与“企业文化”等拓展课程,建设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构建多彩的学习体系。

专业文化建设,这股隐形力在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同学,发挥着专业文化育人的作用。

(四)“技能竞赛”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有效载体

技能大赛是中国职业教育学生切磋技能、展示成果的舞台,也是总览中国与世界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一个窗口。通过大赛组织活动,可紧扣“职业标准”,更加突出赛项的“职业特色”,强调操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强化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是“工匠精神”的有效载体。

为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供电维护专业举办电力拖动大赛、车站模型制作大赛、机械制图、倒闸操作等学院技能大赛。参加青岛市“维修电工”职业技能竞赛、轨道交通行业技能竞赛,邀请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选拔参赛学生、培训学生。并进一步将大赛标准融入到教学中去,形成教学标准。通过大赛锻炼学生的技能水平、应变能力、心理素质,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形成浓厚的技能教学氛围。

高素质的实践教学老师是技能实践教学质量的保障,学院与青岛地铁、青岛特变电公司等企业组织校企专兼职教师队伍,由取得国家电气工程师(发输变电专业)证书、企业经验丰富的专业带头人引领,组建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青年教师的教师梯队,推动师资成长。

学院组织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曾赴广州地铁、京港地铁、青岛地铁等地考察学习,赴重庆参加轨道交通骨干教师培训、赴德国学习先进的城轨技术,把企业的管理要求、实践技能融入到教学中,推动学院教育教学工作整体提升,让教师在“工匠精神”的培养中起到榜样引领作用。

三、结束语

职业教育肩负着为国家输送高素质专业化技术人才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抓好这一源头建设,必将源源不断为我国工业建设、现代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注入新鲜血液。“工匠精神”在城轨供电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校企合作、专业文化建设、技能竞赛不断加强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轨道行业企业要承担好共同培养教育的责任,只有各尽其责才能培养出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工匠供电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蓄电池——航天器的供电法宝
红军与供电人的故事
工匠神形
一种井下安全供电装置的设计
工匠赞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关于提高县级供电企业供电可靠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