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桂祥
江苏省惠山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无锡 214153
与高职学生相比,中职学生难教,班级难管,是大部分一线中职教师共有的感受。面对事实和挑战,我们是选择逃避,还是迎难而上?身为教师,我们的职责要求我们必须接受事实,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身为教师,我们的良知告诉我们要全身投入,用心教育好这些学生。那么,在教育中职学生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良方让我们不那么费力,不那么痛苦呢?“宽严相济,刚柔并用”是历代执政者常采用的管理手段,也是经过实践验证的有效的管理方法。这个方法不仅可以用于国家管理中,也可以用于班级学生的日常教育中。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和探索,笔者认为教育好中职学生,“严字当头,宽字善后”是不错的教育方法。
大部分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习习惯不好,行为习惯有待改善的问题。在学习上他们缺乏目标,得过且过;在行为上他们缺乏自控,随便懒散。如果教师对他们不严格要求,学生则很容易放松自己,做出一些违反纪律的行为,有的甚至要触犯法律。如果教师不严,课堂纪律将会涣散,教学秩序会受到影响,正常的教学将无法顺利开展。俗话说“棒打出孝子,严师出高徒”。对待中职学生,教师必须严字当头,才能使学生产生敬畏之心,从而保证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对中职学生的“严”,我们应注意严而有章、严而有度和严而有情。
教师对学生的“严”,必须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中职学生大多十六七岁,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也有保护自己的法律意识。如果教师在教育中,对其严格要求缺少依据,则会造成学生“口服心不服”或“口心都不服”的情况。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师在接手班级之初,必须及时树立规矩,告知他们课堂要求,基本的行为规范等。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心中有数,知道哪些红线是碰不得的。学生课堂上偷玩手机的问题一直困扰中职教师。在这个问题上,笔者是这样做的,开学之初,就手机使用问题与学生一起讨论,共同协商,最后明确要求,约法三章:一、上课前手机必须关机或静音。二、上课前手机必须交至指定位置,由课代表检查。三、如果课堂上出现偷偷玩手机者,发现后,其手机由老师保管至学期结束。由于有了这样严格的规章制度,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的现象很少发生,即使偶尔出现偷玩手机者,也都能按照规定接受教师的“严”。
俗话说:过犹不及。教师对中职学生的“严”必须有个度。教师对他们严格要求时,要考虑他们的接受能力,防止学生产生敌对情绪,或造成师生冲突。记得有次自习课上,我负责看班,正坐在讲台前备课,忽然听到下面传来咿咿呀呀的声音,抬头一看,看见角落的张某正带着耳机,可能是听的太投入了,无意识地跟着哼唱起来。看到此场景,我很是生气,觉得张的行为很过分,需要严格处理,以儆效尤。于是我大声呵斥到:“张,你居然在自习课上唱歌?你眼里还有老师吗?你到外面去好好反省!”全班同学都被我突如其来的怒火吓住了,大家紧张地看着我,教室里出奇的安静。张看见勃然大怒的我,也有些慌张,但可能是因为我过于严格的态度,令他在班级同学面前丢了面子,他随即表现出了不满,面带怒气地离开了教室。自此以后,张见到我时,再也没有打过招呼。尽管后来,我也意识到自己教育中过于“严”,有些简单粗暴,想修补两人的师生关系,但收效甚微。
中职学生,尤其是男生,普遍存在着讲义气、重感情的特点。教师对他们的严格要求,如果能做到严而有情,做好善后工作,那么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批评教育。中职班级里学生上课迟到是时常发生的现象,笔者在开学初则告知学生课堂不许迟到,如有迟到则课后到办公室弥补迟到时间。一天早晨第一节课,快临近下课时,班里的男生陈某匆忙走进教室,他迟到了整整半个小时。询问得知是因为起床起晚了。我有些生气,按照事先的约定,我要求其中午下课后到办公室弥补这迟到的半个小时。中午下课后陈很不情愿地走进办公室,接受惩罚。为让他吸取教训,我装作生气的样子,没有与他说话,而是一直坐在办公桌旁批改作业。半小时过后,我站起来身,一改严肃的面容,微笑着说到:“陈,这弥补时间的滋味不好受吧,希望你能记住这滋味,下次不要再迟到了。我想你一定是饿坏了,走吧,老师今天请客,我们一起去食堂。”陈听完之后,有些惊讶,更有些难为情。我拉起他的胳膊,边走边谈,向食堂走去。此后,陈不仅再也没迟到,跟我的关系还非常的亲近。
“宽”不等于纵容,“宽”是留给学生自省和自律的机会。“宽”体现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对学生更深层次的爱。中职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是长期形成的结果,教师不可能通过一次谈话,一次批评教育,或一次惩罚就能使其“改邪归正”。对于学生的一些小错误,中职教师应学会包容,学会让步,学会“宽”。
中职学生在课堂上时常出现讲话和睡觉现象。多数教师发现学生犯这个错误时,通常采取批评教育的手段,屡教不改时,很可能会大发雷霆,甚至请家长过来协同教育。笔者在遇到这个问题时,则采用了“宽”的办法。上课时,如果有学生讲话,我会停止上课,让教室里突然安静下来。我微笑着看着讲话的学生,给他(她)善意地提醒。班级的其他学生则会随着我的目光一起关注正在讲话者。此时,犯错误学生往往会感觉难为情,意识到自己错误,随即改正。上课时,如果看见学生趴在桌上睡觉,我会走到其身边,轻轻拍其肩膀,关切地询问:“你有哪儿不舒服吗?需要我的帮助吗?”学生听后,先感到惊讶,后感到温暖,最后则坐直身子,继续听起讲来。
在中职教育中,对学生的“宽”,不仅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爱和尊重,也更能体现教师的个人修养和教育智慧。有时,对学生疾风骤雨般的“严”不如和风细雨般的“宽”。有一个教育案例笔者一直记忆犹新,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那时我担任中职班主任,所带班级专业是机电,班里绝大多数是男生,其行为习惯有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有一段时间,班级里部分男生因为讨厌吃饭排队,就简单的选择泡面作为午饭。他们中少数人吃完之后,为了省事,把泡沫盒扔在了同一楼层的厕所垃圾桶里。这不仅加重了保洁阿姨的负担,也有损班级形象。这一行为必须及时纠正。经过反复思考后,我决定采用“宽”的处理方式。我走进教室,平静地问到:“今天你们哪些人中午吃泡面了?”学生陆陆续续地站出七八个。“你们跟我出来一趟。”学生满脸惊讶,有些紧张,也有些好奇。他们跟着我来到厕所,心里忐忑不安。我依然平静地说到:“你们看这些泡沫盒,不知道是谁把它放在这里了。放在这里,不但让厕所的味道更难闻,而且加重了保洁阿姨的负担。我今天不想去追究是谁扔在这里的,只希望下次大家不要再犯,做一个有素养的人。”说完,我便转过身从垃圾桶中捡起泡沫盒,放到准备好的垃圾袋中。场面异常的安静,学生站在那儿,心里五味杂陈。后来的事实证明,我的这次“宽”明显起了效果,而且很彻底。
人们常说,严是爱,松是害。其实,“严”是爱,“宽”也是爱。在中职学生的教育中,教师要做到当严则严,当宽则宽,严中有宽,宽中有严。教师过分严厉,学生会接受不了,师生关系会越来越紧张,师生距离会越来越远,教师也就无法走入学生的心灵。过分宽,学生会觉得教师好说话,好欺负,会慢慢放松自我要求,甚至是放纵自我,教师的教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身为中职教师,我们应努力做到宽严相济,刚柔并进,这样才能成功“征服”学生,帮助我们实现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