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丛琴 程彦楠 冯国富 王文娟
上海海洋大学信息学院,上海 201306
高校基层党支部是党联系广大教师和学生的纽带,是党在高校战斗力的基础[1]。高校基层党支部的建设要紧紧围绕教师“育人”能力,突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2],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课程思政”强调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有机融合,能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育人理念的新内容[3],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党支部处于立德树人工作的最前沿,要充分发挥在“育人”工作中的政治优势。教师党支部将“课程思政”建设与支部建设相结合,既能提升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又能利用“课程思政”内容帮助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上海海洋大学信息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2019年入选上海海洋大学“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工作室,支部党员主要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及软件工程系的教学一线专业课教师组成,具有非常鲜明的专业特色,能够充分发挥专业课党员教师将课程建设与支部建设相结合的优势。信息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不仅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教工第二党支部不断探索支部建设与学科建设、“课程思政”相结合的基层组织建设模式,实现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与学科建设、课程教学工作的相互融合。
教工党支部开展专题组织生活会,讨论在培养方案中如何体现思想政治引领作用,如何将“课程思政”元素引入到培养方案中。在新修订的2018版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确定为旨在培养具备自然、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拥有健康体魄,爱国进取、工程实践能力强的计算机工程型、应用型创新技术人才。培养目标中明确了“育人”的重要性,将“育人”作为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培养方案确定后,教工党支部再次开展专题组织生活会,同时邀请了部分非党员的骨干教师加入,共同探讨课程的教学大纲如何融入“课程思政”内容。课程中增加国家相关技术的发展情况介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爱国主义精神;增加相关科学家探索真理的故事,挖掘科学家们的人格魅力和奉献精神,激发学生勇于担当、勇于创新的专业精神;增加学生的工程意识,引导学生培养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增加学生的分工与合作意识,促进学生树立合作共赢的集体主义精神。
上海海洋大学信息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充分运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专题组织生活会等日常载体开展学科特色明显的“课程思政”建设。通过理论学习、案例分享、集体讨论、学生支部参与等过程,着力打造支部党员教师专业课程的精品“课程思政”内容。院长、教学副院长及党委委员利用“三会一课”以讲党课的形式带领支部党员学习“课程思政”的本质和关键思想,提升党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立德树人意识。在深入理解“课程思政”思想精髓的基础上,支部党员教师紧紧围绕“育人”主题,每一位党员老师先准备自己所上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内容,在主题党日或者是组织生活会上与支部党员老师们进行分享,其他党员老师就“课程思政”内容提出意见和建议。对一些“课程思政”内容比较难收集及取舍的专业课程,支部党员共同查找资料,与课程老师一起探讨合适的“课程思政”内容。最后与学生支部开展联合组织生活会,课程老师再一次对“课程思政”内容进行分享,从学生党员的角度对“课程思政”案例提出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一门课程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专题组织生活会、联合组织生活会,确保最后呈现给学生的是一门专业课的精品“课程思政”内容。在整个专业课的“课程思政”从内容的精心设计、分享与获取建议、有效实施过程中,显著提升了支部党员教师的思想政治修养及育人意识、育人能力。
上海海洋大学信息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通过两年“课程思政”建设模式的探索和尝试,建立了教师党支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与支部建设融合的工作机制,实现“课程思政”建设常态化。以“课程思政”推进支部建设的工作方式为教师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开辟了新方向、注入了新活力,充分体现了高校党支部的政治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