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守胜 郭泊含
武汉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湖北 武汉 430081
在思政新课程实施中,其理论课教学涉及到很多复杂的内容与环节,这也使高校思政新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对师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目前来看,许多高校在开展思政新课程教学时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无论是从教学理念来看,还是教学方式来看,都过于传统和落后,这也造成思政新课程的改革实施受到了很大影响。为此,以下便深入分析思政新课程的改革实质,通过建立一个具有规范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机制,以此确保高校思政新课程在实践性教学中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
在高校思政新课程的实践性教学中,需要将实用主义作为其核心与立足点,通过对行为主义教学哲学进行积极应用,以此探寻一个具有创新性的实践性教学模式。近年来,我国对新课程改革步伐的不断推进,使素质教育得到进一步落实,而这也使各个学科都开始采用实践性教学,在思政新课程改革中,对实践性教学模式的开展,需要以人文社科类在实施实践性教学过程中所提出的要求为依据,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探索与研究。自2006年以来,各个高校纷纷对思政新课程实施方案进行积极实践,据相关调查结果表明,学术界在研究思政新课程的实践性教学中产生了诸多新型的教学理念,不过这些研究成果都是以意义与价值为研究角度来对实践性教学所具有的实施意义进行论述的。而思政新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却并不能从真正意义上进行有效的实施,尤其是在理论教学实践中还有许多需要完善之处。所以,要想使教学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和合理的配置,就必须要强化学生在思想政治观念上的引导,在实施思政新课程时,必须要对实践性教学进行强化,打破以往封闭式的教学模式,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使个人活动能够结合到课外活动当中去,进而确保理论与实践能够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与自主能力的提升,利用实践性教学,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深厚的基础。
在对思政新课程进行积极改革与践行中,需要对相应的教学体系进行有效创新,以便于为新课程的高效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对现有的实践性教学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教师在教学时并未对学生在学习中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关注,其仅仅是结合教学大纲来采取照本宣科式的复述,而这种教学方式势必会对实践性教学的成效造成影响,进而造成教师在开展教学实践时采用的教学模式难以与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相符。此外,教师还要积极革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对实践教学中的相关要求有所了解和明确,同时对各个领域对实践教学的意见进行收集和分析,以此确保实践教学能够得到合理、规范的开展,使实践教学水平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
现阶段,高校在开展思政新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时,会涉及到许多复杂的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有效凸显,引导和组织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实践性学习之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结合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以此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使教学资源得到高水平的利用。此外,教师在对思政新课程开展实践性教学时,还要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在实践性教学中重视教学体验与教学感悟,并对问题进行研讨式教学,使学生在对问题进行主动分析过程中,锻炼其实践能力,提高其学习素养水平。
在思政新课程的实践性教学中,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作为教师,需要通过教学实践性评估体系的建立,以此对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行科学评价。在评价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在校表现情况,将相应的评价程序、评价内容及评价方法进行确立,对学生的思政新课程实践效果进行考察和诊断,分析实际效果和预期目标之间的差距,以便于为实践性教学的后续开展提供依据,明确开展思路。在实践性评估中,不能一味的追求最终结果,而是要对学生的实践态度和整个实践过程进行综合性的评估,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综合能力、道德品质和团队精神进行全面的了解,以确保学生能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总而言之,对于高校而言,其在开展思政新课程的实践性教学中,必须要与当下素质教育时代所提出的要求相符,而作为思政教师,更要对实践性教学中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全面而充分的考虑,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积极创新,以便于在实践性教学开展过程中能够具备牢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