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国内高校教师师德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0-12-08 18:37:20符彩花
山西青年 2020年12期
关键词:高尚师德高校教师

符彩花

三亚学院,海南 三亚 572022

一、前言

当前我国高校师德建设总体效果是良好的,高校教师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新形势下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及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高校教师师德失范的案例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师的光辉形象及高校育人事业的发展。

二、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师德现状

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师德的主流是积极高尚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大多数高校教师的人生追求,这是国内高校师德状况的主流。近年来,高校教师队伍师德师风状况逐渐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高校教师中理想信念缺失,职业情感与道德淡化,育人意识淡薄,教学敷衍,学风浮躁、服务意识不浓,学术不端,言行失范等现象时有发生,无不值得我们思考和反思。

(一)高校教师师德培训和法制教育机制不到位

由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许多高校急于求成,对教师进行简单的岗前培训后就推向工作岗位,使得不少教师法律知识和师德意识淡薄。

(二)高校考核及师德激励机制不健全

近年来高校扩招使得高校师资严重缺乏,教师招聘往往看重专业技能、学历、科研,师德考察较少。监督考核教师时,把教师的职称、职务、科研成果与工资收入晋升挂钩,不能很好地把师德纳入业务素质考核中。国内高校在对师德的激励方面缺乏完善健全的机制,普遍重科研重教学,对师德高尚的普通教师奖励不足,缺乏师德高尚的榜样力量和模范作用的宣传。

(三)理想信念缺失,缺乏敬业乐业、刻苦钻研的精神

在社会转型与功利化思潮的激烈冲击下,部分教师不主动关心时事政治,不能用马列主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理想信念缺失,缺乏敬业乐业精神。部分教师对教学、学术缺乏追求,备课往往敷衍了事,课后往往是从事一些和教学、科研无关的工作。教师缺少研究、课堂缺少互动,不利于学生的接受和教学的发展。在科研和学术方面,目前很多高校部分教师的科研能力处于长期不合格状态,缺乏刻苦钻研、独立承担科研任务的重任。

(四)高校教师违纪或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高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强调要学为人师,行为规范,树立优良学风教风,模范遵守社会公德。新形势下,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和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社会上出现个别高校教师或者领导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严重有损教师职业声誉,违反党规党纪,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有些被开除公职甚至锒铛入狱。

三、成因分析

(一)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在新形势下社会转型时期,由于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个别高校教师在面对物质追求层面,心态变得浮躁和不务实,有些教师在价值取向方面,仅仅将高校教师职业作为一种受人尊重的谋生的手段,而缺乏将教师职业作为一项传播思想和文化的人类崇高职业,在个人职业发展追求上重物质轻精神。个别的还热衷于做一些和工作无关的兼职、经商,导致教师的认同感及敬业乐业的高尚职业道德修养缺失。

(二)高校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及组织建设工作不够完善

高校都紧紧围绕党的方针政策来办学和培养人才。在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及组织建设上往往是上级一个文件下级一个会,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及组织建设往往是走过场。平时党员教师会组织民主生活会,这对党员教师的政治理论知识有一定的培养和提高,但是非中共党员教师往往不要求参加这类思想政治学习会议,其他形式的思想政治学习机会和形式非常有限,这使得一部分非党员教师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难以得到提高和保障。

(三)高校师师德提升激励机制不完善

大多数高校在考核和激励机制的设置上,往往是重科研重业绩,对师德高尚及师德提升快的教师并没有太多的激励机制,对师德的考核,只限于是否符合规范,是否有违反师德行为,并未对提升教师师德的程度、标准、等级等做相关的规定,除非存在师德失范行为,否则师德高低没有排序等级等标准,这样对平时严于律己、师德高尚者,并未做到及时的激励,对个别违反师德规范的教师,又缺乏有效的监管,导致师德水平整体上提升缓慢,甚至导致师德滑坡。

(四)高校教师安于现状,缺乏创新

新形势下我国城乡居民几乎步入小康生活,生活的便利及物质方面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高校教师和其他群体一样,也逐渐滋生安逸之风,对事业的追求往往安于现状,很多教师从走上工作岗位后,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不再注重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主动性和创造能力差,对教育教学工作缺少改革与创新,知识结构老化,教学方法陈旧,无法适应素质教育和教学改革的要求。

(五)社会上尊师重道之风得不到广泛弘扬

新形势下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冲击下,社会上滋生很多弄虚作假、金钱交易、贿赂等不良风气,个别自制力差的教师往往会因经受不住金钱等的诱惑而走上违纪违法的错误道路,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师的光辉形象。加上社会上金钱为上、权力为上的不良价值取向,越来越多的人缺乏尊师重道的意识,师德高尚者得不到肯定,有些甚至被嘲讽。

四、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师德建设观

新形势下,高校师德建设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教师的人格、关心教师的发展,才能使广大教师得到价值上的肯定,树立共同理想,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敬业乐业、教书育人的奋斗精神和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造精神和热情,推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此外,师德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在社会舆论力量、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等方面,起到好的弘扬作用,并更好抵御不正之风。

(二)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促进高校教师师德的提升

高校应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提高高校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应组织高校教师参加日常的政治理论学习、党员活动、教职工思想政治学习交流活动、团建活动等,帮助教师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

(三)建立长效评价考核及激励机制,提升职业道德修养

高校教师的长效评价机制关系到教师的发展和教师群体的切身利益,合理的评价考核及激励制度能大大提高教师的积极性,而不合理的评价考核激励体制会激化教师群体矛盾,不利于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及业务能力的提升。高校教师考核除了绩、效、能的考核,还应加大对思想道德修养的评价权重,并形成量化的评价标准,强化对教师的监督,在激励机制的设立上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

(四)加强崇尚师德师风的宣传教育活动

新形势下,加大对教师队伍中师德高尚者的宣传以及崇尚师德、不断完善师德修养的宣传教育工作。这对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具有非常大的作用。比如,通过校内广播、校园网站、报纸、表彰大会等,宣传师德建设工作,表扬先进教师或者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能恪职尽责、师德高尚者,让更多的高校教师向先进看齐,推进高校师德水平的提升,形成良好的师德风范和师德建设舆论氛围。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在自身的战略性发展过程中,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高校教师自身要牢记立德树人的使命,在同行及学生中树立好师者的良好风范。高校应当贯彻党的方针,以人为本,从思想政治引领、教育培训、激励机制等方面为教师创设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及发展提升的空间,促进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

猜你喜欢
高尚师德高校教师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与许多高尚的人对话
传媒评论(2018年9期)2018-12-07 00:37:36
Happiness through honorable actions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51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学习月刊(2016年4期)2016-07-11 02:54:18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诚实也是一种高尚
高尚的人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人间(2015年19期)2016-01-04 12:46:58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