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瑶
(延边大学,辽宁 葫芦岛 133000)
语言学习策略(learning strategy)是指学习者在提升第二语言技能中,为提高效率、增强效果而采用的具体行为、步骤或技巧,目的是促进所学语言、语种的固化、存贮、提取或使用。词汇学习是语言学习的基础,作为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的重要内容,英语词汇学习策略也是我国英语习得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研究者从不同视角出发,对英语词汇学习策略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颇具价值的研究成果。然而,迄今为止我国专门统计分析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的成果极少。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范琳等(2014)的研究《我国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述评:回顾与展望——基于23 种外语类期刊15 年文献的统计分析》。本文基于该研究基础之上,采用近似的归类方法,对近六年的词汇策略研究成果进一步归纳总结,探究近几年词汇学习研究的趋势,并给出相关建议。
本文选取了23 种外语类期刊,统计分析其2014 年—2019 年间发表的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文章。在23 种外语类期刊中,其中14 种学界普遍认同的外语类核心期刊有:《外语教学与研究》《现代外语》《外国语》《外语界》《外语教学》《外语学刊》《外语与外语教学》《中国外语》《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外语电化教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研究》《外国语文》和《山东外语教学》。在中国知网全文期刊数据库中,以“英语词汇”“词汇学习”“词汇习得”为篇名、关键词和摘要检索词对23 种外语类期刊2014 年—2019 年间的文献进行检索,共得到42 篇相关论文,再对这42 篇文章进行阅读和分类,查看其与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的相关性,最终确定33 篇有效文章样本。
归纳整理显示2014 年—2019 年间研究成果却与预期存在偏差,发现自2015年以后,有关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有效研究数量逐渐减少。其中2014 年(8 篇)、2015 年(10 篇)、2016 年(7 篇),2017 年(3 篇),2018 年(3 篇),2019 年(2篇)。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英语学习策略研究兴起开始,在最初的30年间,不断涌现出有关各个方向和角度的研究成果。近些年研究趋势正处于下降期,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在经历十几年持续发展之后,需要寻求新的研究热点。
根据范琳等人的归类方法将策略研究方法进行归类:分为实证型和非材料型。在本文选取的33篇论文中,多数是采用实证性研究方法的论文,占总量的72.7%(24篇),采用非材料性研究方法的论文占27.3%(9 篇)。这说明词汇学习策略研究领域的学者比较注重系统的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研究。这与范琳等人的统计结果相一致。
本文模仿范琳等人研究角度,并结合实际情况,将近年研究成果分为如下几类:策略综述型研究、策略方法型研究、策略调查型研究、策略比较型研究、因素与策略相关性及有效性研究。由分类结果可知,第二类和第五类研究,即词汇学习策略理论性研究和因素相关性分析及策略有效性实证研究型的数量位居前两位,均为11篇(占33.3%)。第三类和第四类研究,即词汇学习策略调查型研究和策略比较研究数量依次排后,分别为6 篇(占18.2%)和3 篇(占9.1%)。而有关词汇学习策略的培训和分析研究在过去六年中并没有检索到相关研究。这些数据说明,研究者对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方法性研究和因素相关性分析及策略有效性实证研究给予了较多关注,开展了较多不同形式的调查类统计研究,但对词汇学习策略的培训及其效果研究和对比研究相对欠缺。
在23 种外语类期刊中,能够检索到系统总结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成果的综述类文章较少。其中检索到范琳,夏晓云,王建平(2014)对英语词汇学习在1999年—2013 年间的研究综述,该综述对15 年间的研究成果就词汇学习策略研究状况和研究成就进行归纳,并剖析了我国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欠缺的研究领域,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为了解国外英语词汇习得研究的发展状况,探寻中国英语学习者词汇习得困境的解决途径,于涵静、戴炜栋(2016)回顾梳理英语习得领域国际知名学术期刊1980 年—2015 年间刊载的论文,采用信息可视化技术绘制该领域的共词网络图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促进了国内英语词汇习得研究与教学的发展。
在过去六年中,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方法性研究在所有研究方向中占比较大。方法性研究多,偏重于英语词汇学习教育性方法总结,集中讨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学策略方法的引入与改进。其中多篇研究提到了关于利用语料库教学策略改善词汇教学与学习。自主学习模式建立在语料库基础之上,学习者由被动学习到主动探究,提升外语词汇敏感度,从而优化学习模式,重建自主性、探究性学习模式(卢磊2016)。相比传统词汇学习者,使用语料库进行词汇学习,对目标词汇形、意和用法认知更准确(刘萍、刘座雄2018),重点放在短语上(甄凤超、杨枫2016)。(张天琪2015)对二语学习者词汇学习运用的问题,经过探讨,明确原因,帮助二语学习者提高用词准确度和翻译质量。此外,还有文章具体介绍了英语词汇学习策略及其教学,以文本阅读为平台的英语词汇教学策略(伊慧2014)、移动学习策略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林馥嫌、连小英2017;凌茜、王皓、王志浩2019)、以电子词典辅助初中、高中生词汇学习策略(马倩姝、孔德麟、邹敏2015),也有策略经验性介绍,如关于高三英语词汇复习策略(东雪珍2014)、词源学知识对词汇学习的意义及课堂使用方法(张晓丽2015)。该部分策略研究以词汇教学策略为主,有关个人英语词汇学习策略与方法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索。
诸多研究者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多种方式对不同层次语言学习者英语词汇学习策略进行了调查研究,探讨其常用词汇学习策略,具体包括:博士生、大学生、初中英语教师以及高中生英语词汇知识习得研究。班晓琪(2014)分析了两位中国高级英语学习者对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发现高级英语学习者通常用自然的方式获得新的词汇,即大量阅读、听说;并通过写作和社交来巩固新学的词汇。高水平学习者专注于最有用的词汇,也习惯综合使用多种词汇学习策略。查德华,刘电芝(2016)发现英语成绩与学习策略显著相关,说明学习策略是英语成绩的重要影响因素,有必要总结和借鉴优秀英语学习者的策略,核心是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多背,在真实语境中理解英语。何爱晶、王雅莉(2015)对英语专业本科生调查发现,联想记忆策略、查字典法、类比法分别为最受欢迎的词汇学习策略。朱竹(2014)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猜词策略和记笔记策略是最受欢迎的两种策略。马颖(2015)调查发现:初中英语教师词汇教学策略的使用情况较好,总的来说属于高频策略使用者。如果就具体的策略类型来分析,规划策略和应用策略的使用较为薄弱。教师词汇教学策略的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词汇学习策略,但这种影响程度较弱。刘君(2019)对山东某高中3 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高中生的词汇量不足,个体差异较大,拼写知识和背诵知识丰富,但发展缓慢。最后建议,高中英语教学应加强听读练习,利用语境大量接触词汇,保证词汇知识的全面习得及长期记忆。以上策略调查主要对象包括教师、博士生、本科生及高中生,应该在以后的调查中进一步拓宽受调查人群范围,对低龄英语词汇学习者展开更多调查,并进一步培养低龄学习者的良性词汇记忆策略。
英语词汇学习策略对比性研究,近些年研究数量较少。检索到赵龙武、邹申(2015)在不同任务投入方式中的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词汇学习方式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任务投入方式不同,学生常采用的词汇学习方式有所差别。赵龙武、李毅(2016)得出:一般来说,学习英语词汇,不同任务类型学习优势不同,其中翻译任务类型对被试者的词汇附带习得效果影响最大。同时,马蓉、秦晓晴(2016)在英语词汇学习的动机策略发展研究中,对比了年级、专业、性别在动机策略上的差异。在动机发展过程中的动机策略与年级的关系方面,发现学习动机在长期英语学习过程中逐渐消退。动机策略在文科、理科学生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动机策略发展不受专业的影响。男生、女生的动机策略差异基本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动机策略发展几乎不受性别的影响。今后的对比研究中也可以引入低龄层和其他外语层次学习者作为研究对象。
任杨、何高大(2014)在自然拼读法与词汇间接习得有效性实证研究中得出,自然拼读法可促进和提高学习者在视听语境中的间接词汇习得,从而扩大词汇量,使学习者拓宽间接词汇学习渠道。针对读后、听后续写对词汇学习的作用,姜琳、涂孟玮(2016)得出,读后续写能有效促进英语词汇学习,特别是在词义和用法方面,效果明显好于概要写作。张秀芹、武丽芳、张倩(2019)进一步得出,听后续写可以促进词汇习得,而且在促进词汇习得方面能够产生与读后续写略好的效果。张文忠、徐承萍、刘浩、冯瑞玲(2017)发现,注释语言类型对词汇学习有显著效应。李恒、曹宇(2016)探讨了运动事件语义特征对词汇习得效果的影响,手势有利于促进学习者的认知加工以及增强记忆表征。陈艳艳、张萍(2018)通过词汇联想测试,对比语义和主题聚类条件下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效果。魏兴(2014)对汉语思维在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搭配学习中的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在词汇学习中,汉语思维和英语元语意识相结合,能够预测接受型和产出型对等搭配知识的增长。林继玲(2017)通过实验表明:语境有利于单词记忆,应提倡在语境中学习英语词汇,同时须防止语境所产生的学习判断错误现象。另外,崔旻、周春芳(2015)、刘凌、秦晓晴(2014)还研究了词汇与多媒体呈现方式对词汇习得的影响。崔旻、周春芳(2015)探究了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文本、静态图片、动态视频3 种不同呈现方式在词汇直接学习中对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外语词汇词意和拼写记忆效果的影响。刘凌、秦晓晴(2014)的研究从总体来看影像呈现方式对词汇记忆与输出的效果十分明显,词汇表和附带语境呈现方式的影响差异并不显著。除此之外,石运章(2014)还探究了英语词汇习得自我调节能力与四级英语成绩的关系,得出学生词汇学习自我调节能力、厌烦及情感控制能力与他们的四级英语统考总成绩,尤其是写作成绩,存在显著正相关。由此也得出除了探究客观因素对词汇策略影响和策略有效性的分析外,也应该从个体的主观因素入手。从心理、情感策略角度,培养个体的词汇学习方法与习惯。
自英语学习策略兴起以来,词汇学习策略与研究一直保持着高水平的研究热度。但近几年研究趋势却明显下降。在策略兴起的中前期,策略训练研究也一直备受瞩目。研究者们通过策略培训与训练成果总结,在词汇学习策略的研究中取得了颇多成就。但对近些年研究成果的检索,笔者发现关于策略训练与培训研训的篇章几乎没有。绝大多数研究成果都已表明,策略培训对提高学习者的英语学习水平来说效果非常显著。在未来的研究中,建议依然保持策略训练与策略调查研究相结合,定量实验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发挥词汇策略学习与研究的最大作用。
文献统计分析表明,研究者很少探讨中小学生和研究生的英语词汇学习策略,针对这些语言学习者的词汇学习策略训练研究尤其缺乏。中小学阶段正处于教育的基础阶段,也是外语语言学习的关键时期。学习者如能在这一阶段掌握恰当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为其今后外语语言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因此,词汇学习策略研究者应该开展更多针对中小学生词汇学习策略的实证研究,以提高学习者的英语词汇学习效率。
词汇学习策略训练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情感等因素对策略训练结果的影响。这是因为如果不能排除情感因素的影响,也就不能提供充分的证据表明词汇能力或语言成绩提高是策略训练的必然结果。诸如龚德英、李晓翌、张大均(2015)在情绪调节对大学生英语词汇记忆的影响研究中则提到并研究了情绪与词汇记忆的关系。说明,在以后的英语学习策略研究中,应该逐渐推向交叉学科的研究导向,诸如,将心理学等学科与外语学习策略研究相结合。
本文对2014 年—2019 年间我国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的发展状况和趋势进行了文献分析。结果表明,研究者从不同视角考察、探讨了我国语言学习者的英语词汇学习策略。但近些年研究趋势正处于下降期,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在经历十几年持续发展之后,需要寻求新的研究热点和增长点。今后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可开展更多以下方面研究:(1)词汇学习策略训练与培训深化研究;(2)针对不同层次语言学习者不同形式、不同时期的策略研究;(3)基于交叉学科的策略研究导向,将不同研究领域与词汇学习策略相结合的研究。词汇学习对于语言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不能忽视词汇学习的重要性。依然要保持高亢的研究势头,继续挖掘和探索词汇学习策略的有效方法与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