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动漫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2020-12-08 23:39:11王文琳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国漫动漫传统

王文琳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

当前,我国动漫产业飞速发展,国家从政策层面加大了扶持力度。然而,国漫作品与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不论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存在很大差距,尤其原创国漫精品更是少之又少。相关研究表明,从很大程度上讲,本土创新思维与民族文化的严重缺乏是国漫产业发展的瓶颈。鉴于此,选择传统文化的融入这一视角予以切入,展开动漫专业人才的培养研究,不仅能够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而且有助于围绕产业发展精准定位,从而培养出更多的国漫原创人才。著名学者钟潇提出,在中国高校教育中有关动画教育一直以来都缺乏中国艺术精神,并且提倡在创作过程中,应该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创作的基本和源泉,让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走出国门,被世界所看到。在高校动漫教育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也是在培养具有民族文化根源的应用型创新人才。能够在整合教师队伍的同时,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的有机发展,还需要不断地探索校企双赢,实现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日常工作项目中,用项目带动教学,应用教学促使项目的不断创新。本文的旨趣即在于,结合多年动漫教学经历与经验,就动漫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相关对策以就教于诸位方家,并期望能够对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技能与创意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动漫专业教学问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设计思维局限,资料多从网络获取,设计内容趋同,文化视野与熏陶相对缺乏。二是学生相对浮躁,缺乏沟通语言艺术。针对上述问题,计划用中华传统文化结合项目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展开教育,如下所示。

(一)基于能力需求的课程体系设置

动漫专业主要为动漫影视,以及出版与音像等衍生产业,培育并输送运营、制作与原画等能力的专业人才,专业能力需求、课程体系设置如下所示:一是绘画与鉴赏能力方面,需要具备的能力包括了解传统画作的特征,如水墨画与山水画等;鉴赏画作的能力;软件处理能力。对应课程包括画作鉴赏、技法、数字化处理技术等。二是动画编导能力方面,需要具备的能力包括创意设计、策划、编导、撰写脚本等。对应课程包括动画编导、脚本与创意设计等。三是基础设计能力方面,需要具备的能力包括总体创意策划、造型设计、色彩运用等。对应课程包括色彩与动画运动规律、动画编导策划、速写等。四是设计制作能力方面,需要的能力包括形象产品、原画、场景与界面的设计能力。对应课程包括摄影摄像与动画场景、界面设计等。五是软件运用能力方面,需要具备能力包括二维、三维动画软件设计;专业软件绘制;图像图形处理技术等能力。对应课程包括FLASH、MAYA、PS等常用动画软件。六是专业拓展能力方面,需要的能力包括视听与美术鉴赏能力;音效编辑制作与数码插画等能力。对应课程包括剧本与音效制作、美术欣赏与动画视听语言等。七是综合实践能力方面,需要的能力包括独立完成创作、综合设计制作等能力。对应课程包括形象产品与传统画作创作训练、国漫综合设计训练等。

(二)人才培养模式

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因素较多,其中人才培养方案关乎较大。从人才培养方案入手进行分析,主要涉及以下两个层面的内容。首先是通过校企合作,模拟仿真实际生产环境、流程,设立实训中心,并将仿真项目融入课程教学,切实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水平。其次是通过校企合作,设立实训基地,为突出基地的生产性,搭建工作室平台,形成学生、教师、专业岗位人才的项目开发团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产品开发等教学计划。

围绕第二个层面,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要加大对其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力度,并通过以下几项措施来实现。一是加强专业调研,了解国漫产业发展态势,以及对人才专业能力的高要求与高标准,为课程体系完善提供价值参照,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二是根据专业发展需要、教学要求,模拟仿真实际生产环境、流程,设立技能训练、小组合作学习等一体化的实训室,设立脚本与绘画、摄影等技能训练的工作室,与企业共建场景设计、原画设计等创意工作室。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教师系统培训教育力度,为教师提供进修机会,鼓励教师事前完成实训,并定期到企业生产环境参观或顶岗实践。引入企业一线技术人才或专家教授,组成高技能的教育团队。加深校企合作力度,开发横向项目,确保教学质量,切实提高学生理论实践综合能力以及就业竞争力。四是拓展专业课程体系,将企业开发项目、模拟仿真训练项目、技能大赛项目引入其中,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力度,加强专业与综合技能训练。五是设立多元化评价与反馈机制,师生、企业能工巧匠、市场共同参与教学评价,不断带动学生专业技能提升。

二、基于传统文化的动漫专业人才培养对策(一)文化以项目融入分层化教学

动漫设计专业根据国漫发展态势,以及对人才专业能力的需求,对专业课程结构进行了重塑,通过小专门化与大平台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弥补动漫产业发展的人才缺口。一年级以专业平台课程教学为主,二年级围绕专业发展方向,以工作室教学为主。在此基础上,通过专业教研研讨与实践经验总结,进一步确立了分层教育目标,实现了认知、内化与创新的层次化教育,与工作室教学的有机结合,确保人才培养方案高效落实。低年级学生对专业理解片面,技能与知识水平相对较低,通常以平台基础教学为主,并注重传统文化的引入,帮助学生实现思维自然过渡,快速攻克教学重点难点,在循序渐进中掌握更多更全与更加实用的专业知识技能。对此,开设了水墨画等选修课,实现传统文化有效拓展,促使学生形成初步认知。[1]

此外,在动画角色设计、场景设计等课程教学中,还要注重传统主题元素的整合,让学生围绕传统剪纸、皮影、水墨画、建筑等文化元素进行创作,丰富创意来源与创作素材,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应用传统文化,从而逐渐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形成独特的创作风格。二年级学生围绕专业发展方向,展开工作室教学,并引入传统文化专题项目,确保实践教学有效展开。增强工作室教师团队力量,加大师资团队建设力度,引入企业专家、人文专家等具备工匠精神的领域专家,与专业教师高效配合,加大传统文化项目开发力度,并以此当作实践教学课题。在实践教学中,鼓励学生头脑风暴,通过故事内涵挖掘,领悟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并通过实践有效内化。三年级学生将传统文化现代化发展,当作毕业设计课题。通过自我查找资料、策划设计、动手制作等完成毕业作品设计。在此过程中,学生对文化内涵理解更加透彻,文化元素拆分重构能力得以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运用也会更加自如。

(二)完善专业课程体系

为切实培养高素质与高技能的创新型动漫专业人才,需加大传统文化融合力度,基于一平台与三模块,完善能力逐级递进的课程体系。通过传统文化内涵的内化,形成基本认知,并逐步过渡到重构创新的能力阶段,以此高效落实人才培养目标。

一是设立人文拓展选修课,低年级开设传统文化赏析、传统故事形象等人文拓展课程,让学生了解政治、经济、思想、艺术等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文化。二年级设立民间艺术、经典文学导读等课程,丰富学生知识结构体系,促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系统认识,加深专业教育与传统文化的深入融合,切实发挥传统文化培育国漫原创人才的作用价值。

二是设立方向工作室课程,以项目教学、传统文化课题相结合的教学形式为主,侧重学生借鉴传统文化、讲解中国故事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利用“项目实践教学+网络教学平台+工作室教学”的形式,注重能力要素带动与相互影响的联系强化,最终实现能力逐级递增,并潜移默化地影响与带动学生文化素养提升。

三是设立思维课程,包括设计思维、研究方法等专业拓展课程,实现学生思维自然过渡的同时,进一步拓展专业思维,促使学生更扎实的掌握创新与研究方法,进一步提升创新思维与创作能力,逐渐突显独特设计风格。[2]

四是从人文素质提升平台入手分析,首先设立共享型在线学习平台,注重学生人文素质提升。加大在线学习平台教学资源有效整合,完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完善教学案例,并向高校全体师生开放。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快速了解传统文化相关内容,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通过在线学习资源库的设立,学生可以完成自主创作,潜移默化的强化自身专业能力。其次加大高校与当地国漫产业的结合,包括工艺聚集区、博物馆等,签署合作协议,设立校外文化实践、为教学服务文化调研等类型基地开阔学生视野。在专业教学中,多途径引入传统文化,加大动漫专业原创人才培育力度。最后设立人文师资库,尤其是招聘的兼职专业教师,需设立师资库,提高整体师资力量。在技能大赛前,或学术活动与毕业设计等月份,邀请工艺美术、社会文化等领域专家介入指导,积极开展文化主题论坛,或是通过人文讲座等形式,完成人文素质提升目标,实现专业教学、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进一步激发学生理论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的兴趣,最终实现专业知识融会贯通与学以致用。

(三)问题导向教学

带动学生思维自然过渡,快速养成创意思维,打破固有思维限制,还需转变传统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师生双向互动中,快速达到知识技能与情感等教学目标。问题导向式教学以小组合作讨论、学生自主学习为前提,为学生提供自由质疑讨论问题与表达的机会。在实际教学中,通过思考传统文化与审美、价值观与生活的关系,能够引导学生通过现象看到本质,最终解决背后的问题。

比如,在水墨动画影视短片创作教学中,小组成员围绕“节日”主题展开调研,深入研究地方特色文化现象,并确定端午节与春节等设计主题,展开讨论分析。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明确各故事情节与社会活动、传统形式等设计要素之间的联系,实现哲学思想、人文情感等有机结合,初步展开短片故事创作。在小组设计创作中,通过场景设定、人物设定等相关问题的提问,帮助学生理清创作思路,通过人文思考培育原创意识。教师针对于学生的提问,应当以点拨式的回答为主,给学生更多的创作空间,减少自身想法观念对学生思维的限制与误导,让学生融合更多传统文化元素,深入挖掘故事背后的本质。[3]

(四)任务驱动教学

在工作室实践教学中,实现动态管理教学,还需以项目任务单的形式,实现“教”“学”深度融合,包括工作人物、教学内容的结合;教学标准、职业规范的结合;工作方法、学习方法的有机结合,最终带动教育目标、职业目标的深度融合,切实强化学生破题立题创新设计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按照项目流程,将学生穿插分为多个项目组,实现能力与优势互补。要求各项目团队合理分工,美工与导演等责任,都需要根据企业标准落实。向各个项目团队发放项目任务单,让学生明确项目主题与进度交付等相关标准要求。项目教学过程中,实施开放式、动态化管理,定期向教师汇报项目进展与整体思路,教师根据任务进度与完成质量情况,给出建设性评价意见并打分,以此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五)改革教学评价方式

相比较于以往的工作室教学评价,传统文化融入项目后,不再以技术层面内容作为评价核心,而是以职业素养、原创能力为主。通过学业报告书的形式,全面记录学生创作学习与成果,同时知识信息载体丰富,包括文字与图像等,相当于学习笔记,记录着创作全过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得以可视化与过程化,也确保了学习评价的公正性与全面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团队需定期跟进任务完成进度,向学生发放学业报告书,要求学生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记录范畴内的任务完成情况。在汇报时可通过学业报告书,向教师展示脚本、模型与设计草图等资料,以此了解学生设计思路与成果等原创能力,及时给予反馈信息,提出建设性建议,确保下一阶段任务更加规范的展开。[4]学业报告书的评价方式,不仅确保了项目课程教学成效,同时更利于学生反思,以此不断提高原创能力。教师可通过学业报告书,及时在团队内展开讨论,以此为教学计划、内容调整提供价值参照,实现教学全程跟进式评价,以此完善评价反馈机制。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动漫产业正处于转型关键时期,创新型与技能型人才的缺乏使得国漫产业发展停滞不前,这对课程体系设计与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弥补国漫产业人才缺口,突显国漫创作的本土性与民族性,既需要对国漫专业人才的原创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还需在实践教学中加大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培养更多原创专业人才,为我国国漫产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助力。

猜你喜欢
国漫动漫传统
致敬国漫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腾讯视频发布2020动漫片单,64部IP助燃国漫崛起
玩具世界(2020年4期)2020-11-16 01:06:16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提质“芯片”重振国漫竞争力
新产经(2018年6期)2018-07-04 00:39:32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中国三峡(2017年9期)2017-12-19 13:27:25
动漫二次元
南风窗(2016年19期)2016-09-21 16:48:27
锋绘动漫
看天下(2016年23期)2016-09-02 18:45:06
开口笑
故事大王(2016年1期)2016-04-21 17:4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