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治,庄彩娟,明建青,周 筠
(广东省清远市清远市人民医院伤口造口门诊,广东 清远 531500)
体外膜肺氧合辅助治疗指的是将静脉血引流至体外,经人工肺氧合器氧合后再回输至动脉或者静脉中,能够使心肺得到充分的休息,为心肺功能的恢复赢得了时间。心脏术后低心排在临床上比较少见,但是其致死率极高。2020年2月本院成功救治1例心脏术后低心排患者,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50岁,因”反复活动后胸闷、气促10余天,再发加重5天”于2020年2月2日入住我院心血管内科。入院查体:体温36.5℃,心率97次/分,血压147/73 mmHg,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ST段改变,心脏彩超诊断发现:全心增大,二尖瓣出现严重返流,主动脉瓣右冠瓣脱垂、返流较为严重,三尖瓣返流严重,升主动脉及肺动脉增宽,肺动脉出现高压,且出现了少量的心包积液,但左室收缩功能正常。2月7日行冠脉造影术。2月12号患者转入胸心外科,2月21日,患者在气管插管全麻下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瓣置换术+二尖瓣成形术+三尖瓣成形术+体外膜肺氧合术,术后出现严重低心排,体外循环机辅助转为中心置管ECMO辅助,予插右心房二级管作静脉引流管,保留主动脉插管及左心引流管,流量可达4L,放置心包引流管两条,不缝合心包及胸骨,仅缝合切口皮肤,切口予透明敷料密封覆盖。术后转入ICU。患者术口渗血严重,心包引流较多,复查血色素失血严重,凝血功能明显障碍,ECMO辅助容量难以达标,予以自体血回输,积极补充凝血因子。持续镇痛镇静、泵入多巴酚丁胺、多巴胺正性肌力维持。2月24日心脏彩超示患者心肌收缩力好转,达到撤除ECMO指征,送手术室行ECMO中心插管拔除术,2月25日,患者神志清楚,2月27日拔除气管导管,于3月23日康复出院。
手术中由于延迟关胸,置入了ECMO管道,术毕安排单间病房,专人护理,每日两次对病房进行消毒,并对物品表面进行擦拭,保证杀菌效果的合格。所有仪器电源等均与床头设备带相连接,电线及导管上均做好标识,避免误拔误插且防止液体溅入发生短路。将ECMO管道与皮肤直接接触使用棉垫保护,避免压疮,再使用自粘性弹力带妥善固定;保留适当的长度,避免折管及脱管。密切观察血泵的转速及流量,并做好记录。检测膜肺功能情况,定期对膜肺前后的压力进行测量,观察压力差值,正常值小于4.0 kPa(30 mmHg)。检测观察ECMO管道的密闭性,是否出现抖动、接口处是否出现渗漏、管道中是否出现气泡、膜肺出现血栓等,立即与主治医生联系给予适当的处理。
由于患者心脏术后发生了低心排,护理人员尤其要注意有无心包填塞事件的发生,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血压、中心静脉压、尿量、胸腔引流液等进行密切的监测。保证各给药管路的通畅。换药时要迅速完成,应保证泵对泵的更换,避免引发血压的波动。还要保证胸腔引流管的畅通,对引流管进行勤挤压,密切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及量,如发现胸腔引流量突然减少或者消失,则应警惕心包填塞事件的发生,随时做好开胸准备。术后,由于患者循环状态不稳定,且还未关胸,使用ECMO辅助治疗等的影响,保持患者充分镇痛镇静,禁止翻身。在使用呼吸机期间,发生坠积性肺炎、肺不张等并发症的几率也明显增加,及时对肺部呼吸音、痰鸣音等进行听诊、吸痰,吸痰时,保持动作的轻柔,定期进行呼吸道分泌物的细菌学检查,根据检测结果对用药情况进行调整。
由于手术创伤,加上受到药物因素的影响,患者极易发生内环境紊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率。每2 h一次血气分析,根据检测结果给予相应的治疗[1]。根据患者CVP及床旁超声动态测量下腔静脉直径对总入量及出量进行调整[2]。
必要时采用冰帽进行脑部保护,密切监测患者脑部氧供的情况,本患者无发热症状,定期对其瞳孔大小、对光反射的变化情况、四肢的活动度等情况进行详细的观察。尽可能的减少对患者的刺激,避免由于不适感、烦躁等引起意外事件的发生。
延迟关胸是指手术结束后,胸壁不缝合,仅以无菌手术贴膜覆盖,待心肌水肿消失后再行关胸的技术,可防止胸骨对心脏的压迫[3]。而感染是延迟关胸患者极易发生的并发症,穿着无菌隔离衣,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原则,每天使用氯已定湿巾给患者擦身,予患者穿着灭菌衣服及被褥,延迟关胸处无菌手术贴膜外加铺无菌治疗巾,每4小时更换治疗巾1次,做好保护性隔离[4]。严格限制探视人员的数量及探视次数,遵医嘱给予患者抗菌药物治疗,保证血药浓度的高效性。还应加强对患者口腔的护理,取0.2%的氯已定漱口水,每4h给予患者行口腔护理一次。
本患者病情危急,在行心脏术后出现了低心排,及时给予其体外膜肺氧合辅助治疗延迟关胸,缓解了患者心脏承受的负担,为其心脏提供了休息的空间,保证了治疗效果。在对患者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保证ECMO仪器使用期间正常运行,加强对患者病情及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使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