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导向对急诊重点学科建设的促进作用

2020-12-08 21:45张重阳李峰王耀辉郑岳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重点学科急诊科导向

张重阳 李峰 王耀辉 郑岳

重点学科是指在一所医院的所有学科中,医学科技水平较高,学科发展前景良好,医疗服务质量较优,人才梯队结构合理,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条件较好的学科,优势重点学科建设为研究型医院提供了核心凝聚力[1]。急诊重点学科建设能更好地促进急诊医学的发展。目标导向理论是一种激励理论,其主要出发点是要求主导者排除困难,依据目标导向理论明确建设目标和长远规划,确定学科建设目标、人员储备培养和配置、绩效分配方案等方面统筹规划[2]。基于目标导向理论推动急诊重点学科建设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即学科发展方向、学科建设管理和学科人才培养,其中学科人才培养,与目标导向尤为密切。

一、急诊医学发展的现状

急诊医学属于独立的新兴医学学科,其发展和定位尚处于探索之中。虽然大部分医院的急诊科都已完成了从依赖型向支援型的转变,个别医院建立了自主型急诊科。但急诊在学科发展、学科管理和学科人才培养等方面尚需进一步完善,加强院前、院内急诊协作的体制机制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高急救效率与质量[3]。由于医院急诊科受到医院规模大小、辐射能力、技术实力、仪器设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急诊科目前尚未形成固定、标准化的急诊医学模式。大多数基层甚至大型医院的急诊科都大而散,相比较于其他临床专业普遍存在资金投入不足、人员配置短缺、结构布局不合理[4]等问题。最终导致急诊科很难和同所医院的老牌重点学科比高低。急诊重点学科建设为更好的促进急诊医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而目标导向为构建急诊重点学科提供了方法。

二、目标导向与急诊重点学科建设

(一)借助医改机遇,明确发展方向

随着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医疗行业进入政策调整的关键时期,基本医保全覆盖,支付方式多样化,“以药养医”问题的逐步破解,对医院尤其对急诊重点学科的建设既是机遇,也是挑战[5]。急诊科是临床医学下的二级学科,业务范畴是“急”的“时间维度”,所以急诊建设方向应该是努力建立一个以“时间维度”为标准的自主型“急诊中心”,建设急诊高水平的亚专科体系,达到急危重症患者“黄金时段”的及时救治[6]。我们应紧跟医改形势,与时代接轨,着力发展急诊“一链三中心”(心肺复苏脑复苏生存链、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建设,逐渐掌握核心医疗技术,根据自己医院特点发展成为一个或多个急诊的亚专科中心,促进专业技术向纵深发展,提高专业化的诊疗水平,形成急诊特色的精准医疗。

生存链是国际急救医学领域非常重要的概念,是世界各国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主干和关键环节。心肺脑复苏作为“生存链”的始动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急诊作为心肺复苏脑的核心地带,其复苏水平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7]。然而,急诊抢救的质量亦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医院的管理水平及医护质量[8]。发展“三大中心”建设,加强急诊学科建设,培养高水平人才,各级各类的重点学科不仅可以得到政策支持,还能得到经费支持,可以为学科发展提供助力。我们要持续努力和时间的沉淀,争取医院在人才配备、设备更新、技术创新上持续投入、推动学科建设呈放大式发展[9]。

(二)依靠学科建设,优化管理模式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原有松散型急诊医疗服务管理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当前急诊患者的服务需要[10]。急诊重点学科平台建设的管理是关键,通过学科管理、制度落实将这些要素进行优化整合,将高素质人才和高水平科研有机的落实到这一载体上。人才培养创新,以创新抓住人才,以质量管理人才,以特色培养人才,以事业凝聚人才,构建跨越发展的智力方阵[11]。激励制度作为科研管理的措施,通过各种激励制度,引入人才竞争机制,强化科研考核的各项标准,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队伍的效能,从而提高科研水平,促进重点学科建设。另外,学科资源(经费、设备、实验设施)的完善、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以及科研教学、医疗服务的均衡发展,就会促进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产出。而科研成果的转化,反过来还可以促进医疗水平的提高,推动重点学科建设的发展。

学科建设是医院发展的龙头,是医院发挥医疗、教学、科研三大功能的基础平台[12]。急诊学科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的跃升,要依赖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建设重点学科,要加强学术交流,开展多学科科研合作,充分依托地方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得到人员、技术、设备的资源共享,才能承担更多高水平的科研项目。急诊医学的发展和壮大离不开科学研究和科学探索,不能只是停滞在借鉴其他专科的临床经验和模式上,急诊的科研工作应重点放在亚专科方向的多中心、多学科交叉的临床研究,要积极参与临床大数据的收集、管理与分析,进行急诊的临床诊疗规范化研究。

(三)构建目标导向,促进学科建设

重点学科建设的本质是学术建设,是高校、科研机构与医疗中心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既是培养高水平研究人才、出高水平成果的重要保证,也是衡量一所医、教、研学术机构水平和知名度的重要标志[13]。目标导向的人才培养是急诊重点学科建设的关键,我们要在急诊亚专业下培养高层次、高水平的人才。通过临床实践开展科研工作,提高科技水平和管理能力,让重点学科建设既培育了人才,人才成长后又可以促进学科建设的蓬勃发展[14]。因此,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计划极为关键。急诊科的人才培养计划要符合急诊专业的特点,对急诊医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后,系统针对卒中、胸痛、创伤、中毒等亚专业培训,鼓励优秀人才到国内外高水平相关医院或中心学习深造,制定各亚专业带头人的评价考核细则(包括业务能力、新技术开展情况、科研成果、科研立项情况等),选拔和培养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作为脑卒中、胸痛、创伤、中毒等亚专业带头人和后备人才,在新技术的开展与应用、优化救治流程、科研产出等方面形成良性的竞争,完成人才梯队建设,促进科室的整体快速发展。

三、展望

急诊重点学科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动态的系统工程,我们要经得起、耐得住,要在学科方向、学科管理和学科人才这三个方面找出急诊的自身特点,有自己特色的目标导向。急诊医学曾经以中毒、创伤、危重病扬名,随着重症医学的兴起,很多急诊人员茫然,看不到希望和方向。我们需要有自己专业可行的核心知识理论体系和核心技术。在中华急诊学会领导下,急诊医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卒中、胸痛、复苏的急诊标准流程体系,通过急诊重点学科的建设,为急诊学科发展、学科建设和学科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猜你喜欢
重点学科急诊科导向
超声技能提升对急诊科住院医师能力提高的影响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
广东省“冲补强”重点学科:光学工程学科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偏向”不是好导向
基于需求导向的航天青年成长建议与实践
基于科教融合供给侧改革的军队新兴重点学科专业建设刍议
犬只导向炮